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马丹,杨帆,李兆申.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10):606-609.
作者姓名:马丹  杨帆  李兆申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33
摘    要: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发展,较大范围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已可实现完整有效的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相比,食管ESD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更高,也便于精确的组织学评估。但较大范围的食管ESD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狭窄和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制约了ES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食管ESD术后狭窄的防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 键 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内镜  术后狭窄  临床防治  发生机制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癌前病变  ESD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