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8.O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勇,黄润秋,周荣军,曹叔尤.汶川8.O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3).
作者姓名:李勇  黄润秋  周荣军  曹叔尤
作者单位:李勇,LiYong(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黄润秋,HUANG Run-qiu(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9);DENSMORE Alexander L.,DENSMORE Alexander L.(Inst.of Hazard and Risk Research and Oept.of Geography,Durham Univ.,Durham,UK);周荣军,ZHOU Rong-jun(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曹叔尤,CAO Shu-you(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摘    要: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构造、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地表破裂及组合样式、历史强地震复发周期、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地质灾害和灾后重建、龙门山地区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方面 的内容.并建议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教训,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汶川地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历史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地震复发周期  预测预报  龙门山地震带  青藏高原东缘

Basic Features and Research Progresses of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DENSMORE Alexander L.,LiYong,HUANG Run-qiu,DENSMORE Alexander L.,ZHOU Rong-jun,CAO Shu-you.Basic Features and Research Progresses of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2009,41(3).
Authors:DENSMORE Alexander L  LiYong  HUANG Run-qiu  DENSMORE Alexander L  ZHOU Rong-jun  CAO Shu-you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