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化与时空动态
引用本文:郝瑞军,魏伟,刘春芳,颉斌斌,杜海波.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化与时空动态[J].环境科学,2022,43(11):5305-5314.
作者姓名:郝瑞军  魏伟  刘春芳  颉斌斌  杜海波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兰州 730070;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40)
摘    要:近年来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共识,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摸清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成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工作.通过省级尺度的碳排放统计数据,综合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数据,将碳排放量分配到栅格尺度,并对中国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从2000~2018年,中国的CO2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率呈现放缓的趋势,碳排放年均增长速率由2000~2010年的9.9%下降至2010~2018年的7.4%.从空间分布来看,无碳排放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无人区及东北的林区和山区,低碳排放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中小城镇地区,高碳排放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华中、东部沿海以及西部的省会城市及城市群附近;②碳排放在地级市尺度上存在高值聚集或低值聚集现象,且该聚集现象整体趋于稳定,在2005年之后有所加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连片地区和海南岛,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低集聚区开始破碎,规模减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太原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且规模在逐步加强巩固;高低、低高集聚区则主要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邻近城市;③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碳排放量相对稳定,碳排放发生较大变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外围地区,即存在中心城区碳排放无变化,外围区域碳排放变化的圈层结构;④在2000~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整体上遵循一个由"低排放-低收入"转向"高排放-低收入"再转向"高排放-高收入"最终转向"低排放-高收入"的发展规律.从整体来看,中国碳排放的增速在放缓,在实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需求情况所面临的碳减排任务与压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应分地区和分行业实施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关 键 词:碳排放  夜间灯光  人口数据  时空变化  遥感数据
收稿时间:2021/12/7 0:00:00
修稿时间:2022/3/7 0:00:00

Spatializ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HAO Rui-jun,WEI Wei,LIU Chun-fang,XIE Bin-bin,DU Hai-bo.Spatializ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2,43(11):5305-5314.
Authors:HAO Rui-jun  WEI Wei  LIU Chun-fang  XIE Bin-bin  DU Hai-bo
Affiliation: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School of Urban Management,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CO2 emissions  nighttime light data  population data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remote-sensing data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