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乔珊,韩涛,位坤坤,刘学伍.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0).
作者姓名:乔珊  韩涛  位坤坤  刘学伍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济南,250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缺陷,家族性患者常为多发性病变,而散发病例多为单发病变1].根据磁共振成像,CCMs发病率0.4% ~0.9%,占所有脑血管病变的10% ~ 20%,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临床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20 ~ 40岁.其中散发病例占50%~80%,这部分患者多无阳性家族史,而家族性患者占8%~9% 1-2].CCMs发生出血性卒中(占15%,其中儿童占20%)、癫痫(约30%)、癫痫性发作、非特异性头痛(约5%)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肢体或视力障碍,平衡、记忆、注意力障碍,约占25%)的积累危险度为1% ~5%(终生危险度50%~70%)3].多数患者CCMs症状具有高度个体差异,而一些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取决于CCMs的发病位置及其病变程度.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