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心理加工模式对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的影响
引用本文:江红艳,王海忠,陈增祥.心理加工模式对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4):189-200.
作者姓名:江红艳  王海忠  陈增祥
作者单位: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徐州 221116)2.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 510275)3.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7000)
摘    要:新兴国家中日益涌现的优秀品牌(比如中国的海尔、华为、联想、万向)越来越挑战世人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劣质低价”)。如何利用这些“新线索”,逆转负面的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这成为当前新兴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议题。文章借鉴社会心理学中的刻板表征理论,探讨心理加工模式对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的影响。发现:亚群化的心理加工模式下消费者较易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而且,渐变论者更倾向于采用亚群化的心理加工模式,较易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但实体论者更倾向于采用亚型化的心理加工模式,较难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这就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与企业如何塑造正面的品牌原产国形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启示。

关 键 词: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逆转  心理加工模式  内隐人格观  
收稿时间:2013-01-15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