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引用本文:黄立学,宋曼,裴振业,刘妍,尙蔚,曹向戎,来永强,朱光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10).
作者姓名:黄立学  宋曼  裴振业  刘妍  尙蔚  曹向戎  来永强  朱光发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外监护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外科
摘    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预后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PB心脏手术后ARDS患者144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男性98例,占68.1%。CPB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27.8%(40/144)。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手术类型是大血管手术,占28.5%,其次是CABG联合瓣膜手术占18.8%,多瓣膜手术占17.3%。不同手术类型对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BMI、术后应用ECMO和CRRT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PB心脏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高,低BMI、术后应用ECMO或CRRT的ARDS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更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