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卧龙湖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影响因子及其水质评价
引用本文:魏洪祥,石俊艳,王晓光,王兴兵,寇凌霄,肖祖国,宣明春,刘勇.卧龙湖浮游生物群落的演替、影响因子及其水质评价[J].生态科学,2018(1).
作者姓名:魏洪祥  石俊艳  王晓光  王兴兵  寇凌霄  肖祖国  宣明春  刘勇
作者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
摘    要:为了掌握卧龙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检测到卧龙湖浮游植物7门5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26种,硅藻门18种,蓝藻门8种,裸藻门2种,甲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1种,主要优势种有类颤藻鱼腥藻(Anabeana osicellariorde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螺旋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irali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浮游植物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演替,密度变化范围是841.1×10~4—8907.3×10~4 cells·L~(-1)。水温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共鉴定浮游动物4个门类18种,分别是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其中轮虫类种类数最多,共10种,原生动物和枝角类各3种,桡足类2种。主要优势种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l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水温和浮游植物密度是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浮游植物密度及优势种、营养状态指数(TSI)都表明卧龙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