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103篇
交通运输   14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掌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主要学术成果、结论。本文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选取近20年的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所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德国、法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产业集聚、耦合协调模型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结合大数据分析,聚焦具体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间耦合协调度,促进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预制拼装桥墩体系(Pre-fabricated Concrete PierSystem, PCP)抗震性能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为加快PCP在中、高烈度等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设计、施工与建造,首先综述了PCP节点连接的接缝形式、连接构造类型及典型工程示例,指出了PCP常用3种接缝形式和6种连接构造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其次,系统地梳理了PCP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连接条件下PCP的抗震性能,明晰了现有PCP抗震性能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最后,详细地论述了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研究前沿,探究了耗能延性构造的设置、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新型装配式节点构造设计以及新型混合预制桥墩体系的提出等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通过对装配式节点的合理设计以及薄弱区域的预处理,预制拼装桥墩体系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原则。然而PCP在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以下关键问题:PCP既有节点连接方式、体系和改进措施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亟需归纳;新型节点连接方式、新体系和新型改进措施亟待提出,相关抗震性能有待验证;既有和新型PCP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尚需完善;适用于复杂恶劣环境的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施工标准亟需制定。  相似文献   
3.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举足轻重的国际性大港,宁波港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21世纪以来,随着宁波港与舟山港一体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以及大量新的研究材料的发现、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宁波港的研究愈受重视,学术界提出了更多新的观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21世纪以来,涉及宁波港的研究主要由古代港口研究、近代(1844年开埠后至1949年)港口研究、港口专题问题研究三部分组成,其成果形式包括著作和论文,研究方法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地理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黄刚  张霞  黄涛 《西部交通科技》2015,(1):92-98,103
高温条件下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释放的有毒、有害沥青烟含有多环芳烃等环境优先控制物,污染环境,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文章针对沥青烟对人体造成的各种危害及其测定装置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沥青烟会带来遗传毒性作用,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引起各种炎症,诱发癌症和导致基因突变、存在人体畸形的高风险;大部分测定装置集中于富集沥青烟后采用微观分析仪器和方法对沥青烟组成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道路施工中无组织排放的沥青烟质量进行精确测定的装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高速铁路交叉隧道的分类和组合型式进行划分,分别阐述了其存在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并通过广泛的相关文献调研,总结了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在列车振动、空气动力效应以及地震震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1)考虑隧道结构、地层参数以及邻近交叉隧道的结构特征,建立高速列车-轨道-交叉隧道为一体的三维精细化分析模型,并用其开展定量安全评价;(2)开展车隧气动结构效应研究,提出保障隧道结构安全的工程措施,进而建立考虑列车气动荷载与其他动力荷载叠加作用下交叉隧道的安全性评估方法;(3)进行全方位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揭示交叉隧道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提出相适应的抗震设计方法;(4)引入混凝土和岩石动力损伤本构关系,建立能考虑材料动态损伤的计算模型,以对结构在长期反复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累积损伤效应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鉴于机制砂与天然砂材料特性及在混凝土中应用的不同,对机制砂特性、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尤其是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及特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航海教育研究》2012,(4):17-18
介绍"全国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分委会暨航海教育研究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会议日程及概况,对会议主要议题、发言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