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26篇
政治法律   13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抱团养娃"实践,深入探讨在抚育职责被"家庭化"的当下,抚育实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跨越"家庭"的边界。以社区共育为基点,妈妈们的努力既从私人层面上为在陌生城市中资源不足的小家庭找到更多社会支持,又在公共层面上带动孩子们以温度和情感重塑社区认同、黏合社会转型带来的制度缝隙,体现出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支持力量。"以共同育儿为业"背后,是女性试图在既有的结构约束下找到被私人化的抚育照料重担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本研究中体现为共育支持网络的形成、共育友好空间的营造、亲子活动内容的生产和共育文化的建构四个方面。这为思考如何将"社会"重新带回抚育实践中提供了想象,也拓宽了对女性主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In public archives there are a number of hand-embroidered cloths worked by suffragettes incarcerated in Holloway Prison between 1911 and 1912. Denied political status, some of the embroiderers used the hunger strike as a political tool and were forcibly fed. In this paper the embroideries are reframed as material and discursive evidence of suffragette prison experiences. The material narratives of the embroidered cloths are traced, drawing on a dialogue between critical theory, material object enquiry, practice as research and the work of contemporary textile practitioners. Embroidering by suffragettes is explored as an embodied and situated ‘thread act’ that materialised the making of networks, the need for protection of the body and mind, the powers and dangers of boundary crossing, and proto-political thinking.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强调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的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法外权变"的特殊手段。这种看似突破法律的行为,恰恰是苏轼对法律的社会治理效果深入思考的体现,反应了苏轼对法律的深入认识。苏轼的权变思想源于其务实致用与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希望通过"法外权变"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非不分缓急墨守成规。对于事关民生要害的案件即便突破法律规定也要尽快解决,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苏轼的这种权变思想,对当代的法治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杭州 《理论建设》2020,36(1):99-104
通过对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回顾,其争论焦点可归纳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对于这两点,研究系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有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研究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推车撞壁’式"路径,另一条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社会主义--‘曲突徙薪’式"路径。学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论战中局限性的研究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过度关注了由外在客观条件造成的必然的不足--"外生的不足",而忽略了由内在主观条件造成的非必然的不足--"内生的不足"。应尽量排除两派共有的"外生的不足",聚焦于"内生的不足"。在"推车撞壁"式与"曲突徙薪"式两种观点的互诘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暴露了其国际视角逻辑的"内生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无助于论证其"曲突徙薪"式观点,还逐步演变为错误的理论,导致了错误的革命实践。对"内生的不足"的反思凸显了实践观点与辩证方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思想实践即主体以法律工程设计模型为对象而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中进行的以思想操作与思想实验为核心的思维实践活动。法律的思想实践是全部法律实践活动在逻辑上和事实上的真正起点。思想性、实践性、现实性、创造性、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是法律的思想实践的基本特点。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客观性和逻辑一致性,则是法律的思想实践必须遵循的实践理性原则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6.
Social work practice research focuses on researching all kind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cluding social work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tioner self-inquiry, and also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first the dilemma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in China will be analyzed; then the nature and position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will be clarified; finally the procedure of practice research will be introduced. In short, the author intends to argue that as social work is a practice-oriented discipline, the creation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 is for achieving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goal and its research is practical and practice-oriented.  相似文献   
7.
从方法论维度尝试深化底线思维研究的相关探索,探讨在底线思维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体性、历史性、能动性等基本原则;从单维和多维的角度描绘底线思维实践的逻辑图景;从基本路径、积极防御、最佳结果等三个层面讨论底线思维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工作、反排斥与反歧视社会工作和批判社会工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它们都认同人是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观点,主张通过权力关系的分析和平等关系的倡导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改变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多元价值的倡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社会结构视角面临不确定性、多元主义和主体性不足的严峻挑战,需要汲取中国哲学的精神资源,围绕“变化”重新理解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场景实践整合起来,以过程唯物论作为多元社会下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真正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呈现人文关怀,为本土经验的国际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职财经专业目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由于财经类专业工作过程没有十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固定的运营模式,比较难以标准化和模式化,所以财经专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即是实训教学改革,围绕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训教学应着力于建立科学、创新的立体化模式。模式基本框架包括:实训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体系、必要的实训条件、完善的考核方式体系。  相似文献   
10.
The well-known practice of 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PBB) is a relevant component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reform agenda and has become widespread, with varying approaches and results across countries. However, its variation within specific countries has remained largely unexplor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ree organizations operating within the same context—three ministries in Italy—to contribute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PBB variation by illustrating why the same PBB practice can or cannot be implemented and internalized similarly across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thus become (or not) fully institutionalized. The study adopts and enriches the institutional approach by extending beyond isomorphic convergence toward PBB and explaining practice variation, link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xternal pressures and internal dynamics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to PBB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how a lack of alignment between external pressures and internal dynamics contributes to an unfinished and apparently endless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