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7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医药卫生   103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β-CTX、 TPINP、 N-MI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两组的β-CTX水平降低, TPINP、 N-MID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的β-CT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PINP、 N-MI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vs. 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挖掘初步揭示瘀血痹胶囊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瘀血痹胶囊活性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RA靶点,采用STRING 11.0数据库对其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采用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55457),经过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联用分子对接对差异基因与排名靠前的活性化合物进行虚拟验证。结果 筛选出瘀血痹胶囊128个有效成分和85个与RA的交集靶点,其中度值排名靠前的化合物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等。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RA靶点参与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多种调控过程。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炎性因子和受体信号通路可能为瘀血痹胶囊对RA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路。差异表达基因与交集靶点交集有白细胞介素-6(IL-6)、DNA修复酶1(PARP1)、核转录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剂(IKBKB)、雄激素受体(AR)、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多不饱和脂肪酸5-脂氧合酶(ALOX5)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鞣花酸、7-O-甲基异鼠李糖醇、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酚、β-胡萝卜素等与差异性基因对接活性较好。结论 瘀血痹胶囊中的β-谷甾醇、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化合物可能是通过作用于IL-6、PARP1、IKBKB、AR、CASP3等靶点对RA起治疗作用,为瘀血痹胶囊后续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基因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RA病人各40例,分别为AS组、RA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活动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AS组>R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S组、RA组中,活动期病人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病人(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S组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及血清ESR、CRP、IL-1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与RF水平、HLA-B27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RA组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与28个关节病情活动指数(DSA28)积分及血清ESR、RF、CRP、IL-1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AS、RA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情活动性及炎性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和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分别与牛Ⅱ型胶原蛋白(calf Ⅱ collagen,CⅡ)构建的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IFA+CⅡ组和CFA+CⅡ组,每组10只。将IFA/CFA与CⅡ以等体积混匀,分别从鼠尾根部进行皮内注射,在第0天和第7天每只鼠分别注射200 μL和100 μL。采用相同方法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组。从初次免疫开始,每7天记录1次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分值。在第14天分别从3组中取5只大鼠获取踝关节,做HE染色并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第0天和第7天,3组AI值为0;初次免疫后第14天,IFA+CⅡ组和CFA+CⅡ组的AI均值分别为(6.5±0.5)和(7.4±0.4),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造模后第21天,IFA+CⅡ组和CFA+CⅡ组的AI均值分别为(8.8±0.5)和(7.8±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2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HE染色结果发现,IFA+CⅡ组踝关节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轻微破坏;关节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CFA+CⅡ组关节软骨破坏明显, 呈锯齿状,有明显的血管翳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使用IFA+CⅡ和CFA+CⅡ均可制备RA模型,IFA+CⅡ的炎症反应较轻,为制备RA模型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8.
《陕西中医》2019,(12):1732-1735
目的:观察川羌除痹汤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羌除痹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记录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与关节肿胀数、细胞免疫功能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4~+/CD_8~+均明显增加,CD_8~+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增加,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羌除痹汤可显著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9.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关节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全身性炎性反应特点。研究表明,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增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NCA阳性和炎症因子IL-1、IL-6、TNF-α增高,与中医痹病之风湿热痹发病机制基本吻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西医使用甲氨蝶呤(MTX)作为基础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在疾病稳定期复查ANCA、IL-1、IL-6、TNF-α可观其渐趋于正常。再结合中医清热除湿治法,可增强西医疗效及减轻西药副作用,稳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同时,使异常的ANCA、IL-1、IL-6、TNF-α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因此,研究ANCA、IL-1、IL-6、TNF-α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