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09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39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378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36,自引:2,他引:234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氟比洛芬的脂微球制剂,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并且能避免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概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1
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和安慰剂.选骨科、普通外科和妇科术后中度疼痛(疼痛强度4~6)的受试者197例,试验组99例,对照组9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单次给药,缓慢静脉注射1支(5mL).用药前及用药后6h内评价疼痛强度(PI)、疼痛强度差(PID)、疼痛缓解率(PAR)和有效率.结果:试验组单次用药后6h的PI,PID和PAR分别为1.3,4.1,98.0%,显效率为89.9%;对照组则分别为3.3,1.7,43.9%,2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中等强度靶向镇痛药. 相似文献
3.
Lipo-NSAID preparation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O. Ohmukai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1996,20(2-3):203-207
Many studies have been recently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dministration routes and preparation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rug delivery systems. Lipo-preparation, a new preparation in which lipid microsphere (LM) is utilized as a drug carrier, has been found to be preferentially delivered to lesion tissues, enabling enhancement of a drug's effects and reduction of its adverse reactions. Flurbiprofen axetil is a lipo-preparation. It is a pro-drug developed to reduce gastric mucomembranous disturbances caused by flurbiprofen, a widely-used or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and also to potenti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flurbiprofen. The pro-drug is intravenously injectable since flurbiprofen has been enclosed in lipid microsphere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clinical trials that the pro-drug with strong and immediate analgesic effects is highly useful in relieving postoperative and carcinomatous pain. Flurbiprofen axetil, a lipo-NSAID preparation current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reviewed below.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明胶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制备符合肝动脉栓塞要求的莪术油明胶微球(ZT-GMS)。方法 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对微球的制备工艺、粉体学性质、体外释药、初步稳定性和初步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 球径在40~160 μm的微球占97.16%,平均产率为89.73%,平均含药量为2.13%,平均包封率为19.36%(均以莪术醇计)。体外释药12 h达80%,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药机理为溶蚀加扩散。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肝动脉栓塞荷瘤大鼠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平均生存率显著延长(P<0.01),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结论 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粒径分布较好,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6.
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醋酸地塞米松聚丙交酯微球的制备工艺,以提高微球性质的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自变量为外水相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聚丙交酯浓度和投药比,以微球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因变量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于较优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载药量和包封率可用线性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γ2分别为0.986和0.991;载药量、粒径和跨距可用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γ2分别为0.998,0.912和0.935,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分别为-4.09%,-5.18%和-8.33%。结论: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有使用方便,预测性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对急性心肌缺血狗区域性心肌血流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麻醉开胸狗ⅳ葛根素(puerarin)可减慢心率(HR)、降低主动脉压(MAP),用同位素标记微球法测得的缺血区侧枝冠脉血流量并不减少。从狗的右室旁路制备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实验发现葛根素明显减低张力一时间指数(TTI)与左室压力升高速度(LV dp/dt)。当MAP调整到给药前的水平时,TTI与LV dp/dt恢复,进入缺血区的侧技血流增加,非缺血区的冠脉血流量(CBF)亦增加。葛根素减低冠脉血管阻力(CVR)的作用比减低全身血管阻力(SVR)的作用更显著。葛根素不影响心肌收缩力,但增加局部心肌缺血时的侧枝血流并减少与心肌氧消耗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这些结果提示葛根素有益于治疗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的体外抗癌活性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一套有预定位及肿瘤导向作用的药物载体系统。方法 以生物素化无唾液酸胎球蛋白为分子识别系统,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将包封有5-Fu的壳聚糖微球生物素化,作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二者桥连,用“三步法”研究微球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 亲和素-生物素化受体介导的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能与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特异结合并有显著的抗癌作用。结论 生物素化微球-亲和素-生物素化受体(或单克隆抗体)系统可望在体内有预定位及肿瘤靶向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丙氨瑞林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和聚乳酸/羟乙酸为载体外具较采用改良的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缓释丙氨瑞林微球注射剂,包封率为99.5%,平均体积径为91.36μm。在37℃、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微球首日释药14.3%,后以平均2.2%/d的速度释药5周。符合零级模式。大鼠皮下注射微球后,首日释药15.1%,后以平均2.3%/d的速度释药5周。体内释药与体外释放间相关性良好。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与子宫内膜异位模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磁性微球从骨髓中分离癌细胞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用物理吸附结合化学键共价结合的方法,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连接到预先制备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表面,构建了能特异地与靶细胞结合并赋予其以磁响应性的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etic microspheres,IMMS)。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IMMS与细胞的结合实验证明,所构建的IMMS可有效地和靶细胞结合。研究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和抗体反应的质量比、IMMS与靶细胞比例对IMMS与细胞结合效果的影响。用IMMS从动物骨髓中分离癌细胞的初步实验表明,IMMS可有效清除癌细胞,而骨髓细胞仅有很少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