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32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完全免费 | 2194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2172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89篇 |
2021年 | 529篇 |
2020年 | 616篇 |
2019年 | 595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725篇 |
2016年 | 613篇 |
2015年 | 936篇 |
2014年 | 1265篇 |
2013年 | 1368篇 |
2012年 | 1745篇 |
2011年 | 1678篇 |
2010年 | 1422篇 |
2009年 | 1299篇 |
2008年 | 1187篇 |
2007年 | 1087篇 |
2006年 | 939篇 |
2005年 | 965篇 |
2004年 | 746篇 |
2003年 | 620篇 |
2002年 | 452篇 |
2001年 | 387篇 |
2000年 | 327篇 |
1999年 | 225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流脑损害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4
目的蛋白激酶C(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且证明可调节一氧化氮(NO)合酶的活性。灯盏花素可抑制PKC的活性,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和机制需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对缺血脑组织NO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脑梗塞体积进行测定。结果灯盏花素对缺血脑组织NO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的rCBF和显著降低MPO活性。结论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NO的变化无关,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KC、增加rCBF和降低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个案,归纳其不良反应的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的系统分类,各制剂不良反应例数,以及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51种,共有病例2600例。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占69.9%),其次为消化系统(占9.2%)、神经系统(占5.6%)、血液系统(占4.4%)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与个体的疾病情况差异、制剂中的绿原酸、异型蛋白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通过检索Medline和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对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干预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充分认识,减少药源性损害,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诱导大鼠枯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是研究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hrides,LPS)诱导经卡西霉素(calcimycin,Cal)预激活的大鼠枯否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以及对小鼠体内产生TNF和IL-6的影响。结果,苦参碱125,250及500mg·L-1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枯否细胞分泌TNF和IL-6;苦参碱50及100mg·kg-1降低小鼠体内TNF和IL-6的水平。提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及IL-6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高糖组 )和高葡萄糖加灯盏花素 (高糖加灯盏花素组 )环境中 ,观察干预 2 4h、4 8h和 1wk后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糖组干预 2 4h后c fos、c jun蛋白表达同时明显增高 ,4 8h后c fos开始下降 ,而c jun 1wk后仍保持高水平 ,高糖组C Ⅳ合成 1wk后增加 ,各观察时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高糖加灯盏花素组各时点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均低于高糖组。结论 高葡萄糖可促使GMC中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C Ⅳ合成增加 ,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 ,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PKC活化而有效阻止高葡萄糖引起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6.
青蒿琥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抑制存活蛋白表达有关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 (artesunate ,Art)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存活蛋白 (survivinprotein)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测定细胞浆Caspase 3的活性等手段检测肿瘤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Art时 ,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用RT PCR、WesternBlotting法 ,检测不同浓度的Art作用于肿瘤细胞时 ,对survivin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L6 0细胞暴露于Art时 ,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特征 ,如 :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 ;凋亡细胞的比例呈浓度依赖性增高 ;琼脂糖电泳出现明显的“梯状”条带 ;细胞浆Caspase 3的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高等。RT PCR检测表明 ,A5 49细胞暴露于Art 10和 5 0g·L-172h后 ,survivin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 ,对照组、10和 5 0mg·L-1处理组的survivin条带和内标GAPDH条带灰度的比值分别为 1.74 5、0 .390和0 .0 2 3;WesternBlotting法也检测到Art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论 :Art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激活Caspase 3途径 ,可能与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对不同临床致病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在耐药性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革半氏阳性菌中,PBP的改变对其β-内酰胺耐药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革兰氏阴性菌PBP对耐药性的贡献不如革兰氏阳性菌那么明显,但对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理中的意义研究得比较清楚。高分子量PBP的改变是细菌在PBP机制中耐药的主要因素,但在铜绿假单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低分子量PBP可能 相似文献
8.
丹酚酸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生成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丹酚酸B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胞内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肝脏链酶蛋白酶原位灌流消化与11%nycon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传一代培养.[~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丽春红染色、图像分析半定量细胞胶原沉积量,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Ⅰ型胶原分泌量,培养上清酸化处理后,ELISA法测定活性TGF-β1含量.RT-PCR法分析细胞前胶原α_1(Ⅰ)基因的表达,免疫沉淀与蛋白印迹法分析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丹酚酸B 0.1-100 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星状细胞增殖,丹酚酸B 1-100 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的Ⅰ型胶原分泌量与总胶原的沉积.丹酚酸B 1-10 μmol/L抑制TGF-β1自分泌量,下调α_1(Ⅰ)前胶原的基因表达.而且丹酚酸B 1-PffiO卫几明显抑制TGF-β1刺激的MAPK活性.结论:丹酚酸B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与胶原生成,抑制TGF-β1的自分泌与MAKP活性,这些作用是丹酚酸B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荧光猝灭法及微量热法。结果 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1.20×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1.20,微量热法测得反应的焓变ΔrHm≈0;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氧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依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5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38)。结论 牛血清白蛋白与氧氟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比较新药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脑蛋白水解物组90例(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61±s9a)其中脑梗死72例,脑出血18例,病程4.8±1.4mo;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20mL于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20d为一疗程,脑活素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4±8a)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10例,病程4.4±2.0mo,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