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26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40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英提取物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探讨中药白英提取物对肝癌BEL-7404细胞系的凋亡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英提取物处理肝癌BEL-7404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法研究白英提取物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凋亡特征性变化,凝胶电泳可见细胞DNA有规律断裂形成梯形图谱。结论 白英可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产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3.
鲨鱼软骨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超滤,Sephadex G-75柱层折等步骤得到鲨鱼软骨制剂 1(SP1)和鲨鱼软骨制剂 2(SP2)。测定它们对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抑制效应,对小鼠移植瘤的抑癌作用,以及对小鼠脾脏和胸腺的影响。结果表明:SP1能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SP2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直控抑制肿瘤细胞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整体实验说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无明显毒副作用,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壳聚糖(Chitosan)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甲壳素(Chitin)经脱乙酰化得到的产物,又名甲壳胺、聚氨葡糖、脱乙酰壳多糖等,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功能,在食品、医疗、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给药系统的发展,壳聚糖作为无毒、来源丰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物质,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辅料.目前,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辅助免疫、抑制癌细胞及肿瘤生长等作用和作为抗肿瘤药物转运载体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Recombinant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Kontermann R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5,26(1):1-9
Bispecific antibodies can serve as mediators to retarget effector mechanisms to disease-associated sites. Stud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revealed the potentials but also the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bispecific antibodie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antibody formats has opened up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bispecific molecule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recombinant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discusses further requirements for clin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
从姑息性治疗转向根治性治疗,时空几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肿瘤化疗能否划上句号 1.1肿瘤化疗的现状和水平 我国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放线菌素K研制成功以来,北京、上海各自合成了几种烷化剂,如N-甲酰溶肉瘤素、消瘤芥、甲氧芳芥、甘磷酰芥等,对常见肿瘤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当前肿瘤治疗的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2):1-3
由于人类自己的原因.20世纪先是在发达国家肿瘤发病率显著提高,后半世纪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跟上,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虽然世界各国都尽力防治肿瘤这类疾病.但是进步不快。肿瘤目前仍然是各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当检讨过去工作中的失误在那里?近半个世纪来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虽然解决肿瘤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苗头和好的趋向。治愈率也有一定提高,但仍然需要从整体策略方面加以改善。我们任重道远.需要各各方面合作才能达到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二氢嘧啶脱氢酶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的研究现状和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综述近年来DPD和TK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结果:DPD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氟尿嘧啶治疗中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的不同,从而导致疗效的不同;TK的活性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胞中DNA的合成速度,可以用于临床诊断肿瘤细胞增殖程度和解释应用嘧啶类化疗药物时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结论:认识和利用这两种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个体差异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减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增加疗效,而且可以辅助肿瘤的诊断和指导嘧啶类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