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考马斯亮兰-酶标仪法测定纳米粒收率,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处方优化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平均粒径65.3nm,Zeta电位-31.4mV,纳米粒收率95.0%,包封率74.3%,载药量4.65%,制剂24小时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4%。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以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可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相中的浓度。其优化处方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增溶剂的紫杉醇注射液(Taxol)与以白蛋白为载体的紫杉醇纳米注射剂(ABI)在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 BALB/c小鼠经前肢腋下皮下接种鼠源乳腺癌EMT6细胞,待瘤体长到约1 g,按既定分组经尾静脉分别给予Taxol和ABI,给药剂量以紫杉醇计均为20 mg.kg-1。HPLC-UV测定血浆、瘤组织及心、肝、脾、肺、肾等主要组织器官中紫杉醇含量,并计算相应药动学参数。结果 ABI组动物瘤组织中的紫杉醇AUC高于Taxol组23.3%,而血浆中紫杉醇的AUC则显著低于Taxol组,并具有更大的Vd和CL(P〈0.05)。两种不同制剂给药,紫杉醇在心、肝、脾、肾中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ABI组动物肺中的紫杉醇分布显著低于Taxol组(P〈0.05)。结论和传统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制剂的瘤组织分布靶向性和药动学特性显著改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及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固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质量浓度(X1:1ρ,g.L-1)、阿霉素的质量浓度(X2:2ρ,g.L-1)、pH值(X3)及白蛋白理论交联度(X4,%)为考察对象,以纳米粒平均粒径(Y1:d,nm)、zeta电位(Y2:V,mV)、载药量(Y3:w1,%)和包封率(Y4:w2,%)为评价指标,以四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制得纳米粒的形态。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工艺为:白蛋白质量浓度为17 g.L-1、阿霉素质量浓度为2 g.L-1、pH值为9、白蛋白理论交联度为125%。以此条件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1±0.43)nm,zeta电位为-(18.8±0.21)mV,载药量为(21.4±0.70)%,包封率为(76.9±0.21)%,均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并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拉帕替尼白蛋白纳米粒冻干粉针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和表征拉帕替尼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冻干粉针的工艺.方法 将拉帕替尼与白蛋白在体外结合后,用卵磷脂分散即得拉帕替尼白蛋白纳米粒;采用粒径仪和冷冻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对冻干粉针的工艺和支架剂进行优化.结果 该纳米粒只需通过简单的搅拌、旋转蒸发即可得到,工艺简便;粒径为66.8 nm,Zeta电位约20 mV,经电镜表征证明该纳米粒为明显的核壳结构;6%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冻干支架剂的效果最好,冻干复溶后粒径约110 nm.结论 成功制备了拉帕替尼冻干粉针,其具较好的复溶效果.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蛋白为载体的紫杉醇纳米粒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体内药动学过程、纳米粒转运机制进行探讨,并就近几年来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并运用脑微透析技术,考察该纳米粒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脑内递药特性.结果表明,白蛋白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17.60±3.40) nm,ξ电位为(14.70±3.51)mV,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52.16±2.23)%和(5.33±0.10)%.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组的tmax和AUC0→1比其溶液剂组显著提高,但Cmax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本品可延长药物在脑内的持续时间,促进药物的脑内吸收,有望成为替莫唑胺脑部递药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白蛋白纳米粒包载As2O3,通过肿瘤细胞摄取载药纳米粒来增强As2O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ALB-NP),以异硫氰酸(FITC)标记ALB-NP,荧光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对ALB-NP的摄取;以ALB-NP包载As2O3制备载As2O3白蛋白纳米粒(As2O3-ALB-NP),MTT法比较As2O3与As2O3-ALB-NP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结果 As2O3-ALB-NP在低浓度(<0.8μmol.L-1)即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而As2O3在该浓度对其无抑制作用。结论与As2O3相比,利用ALB-NP载As2O3可显著增强其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望实现对As2O3用药的增效减毒,为其用于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给药策略。 相似文献
9.
白蛋白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制剂,显示出独特的靶向肿瘤机制,且本身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抗原性、病人耐受等特点而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对白蛋白纳米粒国内外研究近期文献的归纳整理,较为系统的介绍了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制备工艺、质量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超声-溶剂沉淀法制备棉酚白蛋白纳米粒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白蛋白浓度、有机相与水相比、乳化分散时间为考察因素,根据L9(34)正交设计原理安排实验,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以总体的归一值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出处方。对优化出的制剂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并且进行体外释放研究拟合药物释放曲线。结果:优化的最佳条件为白蛋白浓度1%,有机相与水相比2∶25,高剪切乳化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棉酚白蛋白纳米粒载药量为15.34%,包封率为91.21%,粒径为435 nm。结论: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体外有缓释能力,拟合方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