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去甲斑蝥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去甲斑蝥素是斑蝥素的去甲基衍生物,是我国首先合成的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独特的升高白细胞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适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肝炎和银屑病,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蚯蚓QY-Ⅰ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从观察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及对抗氧化酶的影响,初步探讨蚯蚓QY-Ⅰ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正常与口服给药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观察测定QY-Ⅰ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及其血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QY-Ⅰ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并能增加小鼠血中CAT、SOD和GSH-Px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 QY-Ⅰ能通过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4.
树舌多糖、猪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树舌多糖、猪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树舌多糖、猪苓多糖作用后,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树舌多糖、猪苓多糖对小鼠HepA瘤细胞TNF-α表达有激活作用。对TNF-α表达的激活可能是多糖抗肿瘤的普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 青蒿素类化合物/转铁蛋白对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 将11个青蒿素类化合物对接到在不同分离度下测出转铁蛋白结构的活性腔内, 研究其抗肿瘤机制, 运用多种打分函数对结果进行打分。从对接结果可看出, 转铁蛋白结构中键合铁的Asp-63、Tyr-188和His-249残基以及稳定键合位点的Arg-124和Lys-296残基与青蒿素小分子的距离小于0.5 nm, 活性大的化合物得分较高。对接后的模型解释了转铁蛋白的存在促使Fe2+与青蒿素作用、青蒿素不参与其他的代谢、增加青蒿素细胞毒性的机制, 为设计、合成全新青蒿素类化合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苦参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相当多的天然药物有明确的、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并已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苦参就是代表药物之一,现就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蛇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蛇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蛇毒抗肿瘤成分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蛇毒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结论对蛇毒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在抗肿瘤方面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2抑瘤机制及其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L-12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在诱导Th1型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IFN-γ的分泌使NK细胞、T细胞大量增殖并增强其细胞毒性。其免疫调节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而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癌剂。因其显著的抗肿瘤及抑制转移活性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黎芦醇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乙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脂代谢等。本文着重对白藜芦醇及具有相同骨架的其他二苯乙烯化合物的抗肿瘤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新型二苯乙烯化合物对肺癌、垂体腺瘤、白血病、乳腺癌、黑素瘤、宫颈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不同肿瘤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