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医药卫生   16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马林  刘小翠  邓斌 《中草药》2020,51(16):4259-4265
目的探讨小檗碱调节糖原代谢的机制及对糖原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作为疾病模型鼠,考察小檗碱对db/db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提取小鼠的肝糖原进行体积排阻色谱(SEC)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考察小檗碱对db/db小鼠肝糖原的结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小檗碱可以显著性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降低db/db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db/db小鼠肝糖原的结构不稳定性;降低db/db小鼠肝组织中糖原磷酸化酶(GP)、糖原脱分支酶(GDBE)和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水平,降低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结论小檗碱可以调控cAMP/GP信号通路,改善db/db小鼠的肝糖原结构,修复受损糖原结构,这可能是其调节肝糖代谢,改善糖尿病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脂溶性前列安栓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 a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m l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检测波长350 nm。供试品预处理采用超声溶解法。结果盐酸小檗碱在20~200μg.m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脂溶性前列安栓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PPAR-y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联合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小檗碱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与PPARγ受体的关系.结果:小檗碱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21μmol/L;小檗碱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PARγ受体拮抗剂不能逆转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但其作用不通过PPAR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效黄连素胶囊含量。样品经乙醇溶解、水稀释后,不经分离提取,直接在346nm波长处测定盐酸黄连素;在346nm和271nm波长处以系数倍率法测定甲氧苄氨嘧啶,测得二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67%和0.82%(n=9).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增效黄连素胶囊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5.
史林  于洪建 《中成药》1992,14(2):18-19
用反相HPLC法测定小儿牛黄散中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绿原酸的含量。用甲醇提取散剂样品,在ODS柱上,用外标法在各自特征吸收处测定。此法具有分离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磷酸二酯酶5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磷酸二酯酶 5 (PDE5 )mRNA的表达 ,进而探讨小檗碱 (berberine ,Ber)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逆转录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大鼠阴茎海绵体中PDE5mRNA的表达。 结果 :大鼠阴茎海绵体中有PDE5A1和PDE5A2mRNA的表达 ,以PDE5A2为主要的异构酶。与内参照 β 肌动蛋白相比 ,对照组、Ber孵育 1和 3h组的PDE5A1及PDE5A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 .2 2± 0 .0 2 ,0 .4 1± 0 .0 1 ;0 .1 5± 0 .0 1 ,0 .34± 0 .0 2 ;0 .1 0± 0 .0 1 ,0 .1 2±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PDE5A1、PDE5A2的mRNA表达 ,在Ber孵育 1h组降低了 32 %和 1 7%,3h组降低了 5 5 %和 71 %,其中尤以应用Ber 3h后PDE5A2的mRNA减少最为明显 (n =5 ,P <0 .0 1 )。 结论 :Ber对NO cGMP信号通路的下游关键酶 (PDE5 )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尤其是抑制PDE5A2的mRNA表达 ,为Ber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TherapeuticEffectofBerberineon60Patientswith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andExperimentalResearchNiYan-xia(倪艳霞);LiuAn-q...  相似文献   
8.
The in vivo effects of berberine (BBR), the widely used bioactive herbal ingredient from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arbamazepine (CBZ, a substrate of CYP3A) and its metabolite carbamazepine 10,11‐epoxide (ECBZ), digoxin (DIG, a substrate of P‐gp) and cyclosporine A (CsA, a dual substrate of CYP3A and P‐gp) were evaluated in rats. After a 2‐week pretreatment with BBR,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i.g. administered CBZ and ECBZ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v. administered DIG was not modified by single and 2‐week pretreatments with BBR, but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AUC and Cmax was observed in the i.g. administered DIG parameters in rats. The AUCs of DIG with BBR (30 mg/kg, 100 mg/kg) were 133%, 170% (single) and 123%, 169% (2‐week) of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AUC and Cmax of i.g. administered CsA with a 2‐week pretreatment with BBR increased by 62% and 43% (BBR 30 mg/kg, p < 0.05), 96% and 60% (BBR 100 mg/kg,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conclusion, berberine produced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d bioavailability of digoxin and cyclosporine A by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P‐gp.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YP3A activity by berberine were observ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连素(Ber)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空腹血糖(FBG)、痛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DPN对照组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k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Ber 100 mg/kg、187.5 mg/kg灌胃,整个治疗持续8周。用血糖仪测FBG,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痛阈,用BL-420生物功能信号采集记录系统测定NCV。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BG均较DPN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DPN对照组大鼠FBG则维持在高血糖水平。DPN对照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的痛阈值较DPN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剂量组均可加快NCV,高剂量组对NCV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01)。在用Ber治疗的后期能使明显消瘦的大鼠体质量回升。结论Ber可明显降低2型DPN大鼠的FBG,且大剂量Ber对2型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