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5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6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ugo J. Van Staveren Hans P. A. Marijnissen Maurice C. G. Aalders Willem M. Star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1995,10(2):137-147
Spherical isotropic fibre optic light diffusers are used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either as a light source or as a light detect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 diffusers using different materials is described, viz. an optical method involving local polymerization of a dental fissure sealant,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the Henderson method, and a second method using plastic or ceramic pre-fabricated spheres. Quality tests necessary for reliable clinical use are presented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utput power and isotropy. The maximum pull-off force and blow-off output power fo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iffusers were determined.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s are given for measurement of the output power and wavelength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 diffuser and for measurement of the fluence rate by a light-detecting diffuser, using a compact integrating sphere device. With all types of diffusers described, an isotropy can be obtained of better than ± 20% measured over a 320° angle for spheres as small as 1 mm. Larger ceramic diffusers ar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elivering high output powers. A 3-mm-diameter ceramic diffuser mounted on a 600-m-core fibre can emit up to 5 W of continuous wave (CW) visible light in air. Diffusers used for light detection can measure the light fluence rate in tissue with 15% accuracy or better if calibration factors are determined for each individual probe. 相似文献
2.
3.
通过论述医学院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党风建设引领学风建设、以制度建设强化学风建设、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自觉参与加强学风建设、以环境建设促进学风建设五条路径来创建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应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在建高速公路筑路工人进行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艾滋病相关知识融入各种游戏中,组成一套互动式的健康干预工具包,使用该工具包对筑路工人开展干预活动,调查分析干预前后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筑路工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0.0%提高到干预后的75.2%(P<0.05),总体正性态度率由干预前的51.5%提高到干预后的64.7%(P<0.05)。结论应用艾滋病防治干预包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干预,可提高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和正性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携带35型腺病毒纤毛的嵌合型5型腺病毒载体系统Ad5/F35构建XAF1基因重组腺病毒,体内外感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使XAF1基因有效表达.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XAF1和穿梭质粒pDC316用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筛选、测序获得重组穿梭质粒pDC316-XAF1.将测序正确的pDC316-XAF1和骨架质粒pBHG-fiber5/F35用Lipofectamine2000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细胞内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予终点稀释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感染滴度.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报告病毒Ad5/F35-EGFP.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将Ad5/F35-XAF1和Ad5/F35-EGFP重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瘤内注射;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细胞和移植瘤冰冻切片中的表达;RT-PCR和Westren blot法检测XAF1的mRNA和蛋白在细胞和移植瘤组织的表达.结果 重组腺病毒Ad5/F35-EGFP感染肝癌细胞和瘤内注射后,予荧光显微镜均可见细胞和冰冻切片中呈现绿色荧光;Ad5/F35-XAF1感染肝癌细胞和瘤内注射后,XAF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报告病毒组.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和Ad5/F35-EGFP.该腺病毒载体可携带目的 基因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体内和体外进行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构建不同筛选特性的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不同筛选特性的两个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质粒pEcob6中PCR扩增HBV X全基因,利用pCEP4和pcDNA3.1( )两者多克隆位点的特点,选用pGEM(R)-T Easy Vector构建中间载体pEasy-X,分别酶切后连接特异性片段构建载体pCEP4-X和pcDNA3.1( )-X.结果:从质粒pEcob6成功PCR扩增出HBV X全基因并克隆至质粒pEasy-X,酶切、PCR及测序均证实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EP4-X和pcDNA3.1( )-X构建成功.结论:具有不同筛选特性的两个HBV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业已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探讨影响院内综合急救流程的主要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STEMI患者。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胸痛中心建设、优化综合急救流程前行直接PCI患者为改进前组(92例),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胸痛中心建设、优化综合急救流程后行直接PCI患者为改进后组(87例)。观察并对比两组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血管再疏通(D to B)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改进前组患者节点1[(17.21±5.11)min比(4.44±0.76)min,P<0.001]、节点2[(10.40±4.49)min比(5.68±0.77)min,P<0.001]、节点3[42.50(23.00,74.00)min比22.00(18.00,25.00)min,P<0.001]、节点4[(40.99±8.70)min比(22.71±4.01)min,P<0.001]、节点5[(5.51±1.04)min比(3.82±0.71)min,P<0.001]、节点9[(74.45±2.41)min比(16.83±0.92)min,P<0.001]、节点10[(22.78±4.12)min比(17.82±0.95)min,P<0.001]时间和D to B时间[(155.10±67.94)min比(83.20±14.74)min,P<0.001]均显著长于改进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节点6、节点7、节点8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后组患者节点1[(4.44±0.76)min比10 min,P<0.001]、节点2[(5.68±0.77)min比10 min,P<0.001]、节点5[(3.82±0.71)min比10 min,P<0.001]、节点9[(16.83±0.92)min比20 min,P<0.001]时间较标准节点时间有很大改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节点3、节点4、节点8时间与标准节点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符合标准时间。改进后组患者D to B整体平均时间[(83.20±14.74)min比90 min,P<0.05]短于标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后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MACE发生率(10.3%比25.0%,P=0.011)显著低于改进前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67±0.77)d比(8.04±2.52)d,P<0.001]显著短于改进前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院内综合急救流程明显缩短了D to B时间,使得STEMI患者3个月总体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内容框架,为科学的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7月—2019年5月,以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跨文化护理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提取循证证据结合质性访谈凝练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需求,形成方案初稿。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15名长期从事疼痛管理的医学及护理专家,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建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内容框架。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的疼痛管理方案内容框架。专家咨询权威系数为0.90,专家协调系数检验P<0.01。结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方案内容框架构建的过程科学、可靠,内容结合了患者疼痛管理的循证证据、患者需求,具有实用性,对实施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含)以上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基本建设情况的现状,为全疆ICU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9家二级(含)以上医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二级(含)以上医院ICU的基本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疗单位基本情况、ICU建设基本情况、ICU人力资源情况、ICU设备配备情况.结果 发放问卷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为100%.全疆已建立ICU的二级(含)以上医院共49家,建设各类ICU 66个.① 医疗单位基本情况:二级甲等(二甲)医院占59.2%,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占34.7%;医院行政归属以地方医院比例较大(占67.3%);医院规模以5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为主(占57.14%),设置编制床位共41 403张,开放床位35 442张,床位开放率为85.60%.②ICU建设基本情况:ICU建设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其中2000年至2010年共建设37个,2010年至2012年共建设12个;开放时床位相对较少,10张床位以下规模的ICU占79.00%.接受调查的66家ICU中,综合ICU的比重最大,达43个;其次是急诊ICU 7个;神经外科及心外科ICU最少,仅各有1个.66家ICU共设置床位765张,实际开放床位808张,ICU规模以5~20张为主,占全部ICU的71%.全疆各级医院ICU目前床位开放使用情况均在80%以上,其中56%的医院几乎处于满运转状态.③ICU人力资源情况:全疆ICU医师总数达484人,全职医护比例达到1:3.50,床位医师比例为1:0.55,床位护士比例为1:0.92;人员职称以住院医师为主,各层次职称梯度良好;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体,硕士以上人才较少;医师专业背景主要为重症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呼吸内科专业,专业相关性良好;ICU医师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国内进修,本专业继续教育情况普遍较差,多数医师每年仅参加1次继续教育项目或未参加;获得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认证资质的医师仅占23.56%.③ ICU设备配备情况:按ICU建设指南的要求,必备设备中以床边监护仪(703台)、呼吸机(516台)、静脉输液泵(702台)配备比例最高;选配设备中以肠内营养泵(89台)、血糖检测仪 (57台)及防褥疮床垫(54台)配备数量最多,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2台)、体外膜肺氧合(ECMO,1台)、胃黏膜二氧化碳张力pHi测定仪(0台)配备数量最少.结论 新疆全区ICU建设尚处于发展中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人力资源及设备等区域分布失衡,需进一步调整以利于全区ICU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