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7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707篇
医药卫生   1981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95篇
  2011年   1175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1082篇
  2007年   983篇
  2006年   961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953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627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84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骐  孙语男 《江苏中医药》2022,54(11):44-46
肢体麻木多见于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颈椎病等,其症状如虫乱行、不痛不痒。总结历代医家对肢体麻木的认识,“虚损”和“郁滞”为肢体麻木的发病基础。“虚损”为气血阴阳亏虚,“郁滞”为痰湿、血瘀、气滞、寒邪所致的营卫气血运行不畅,临证可从“温经开郁通痹”治疗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和血通痹,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四逆散行气解郁,三方合用温经、开郁、通痹,治疗肢体麻木可获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芪健饼干的配方优化以及配料的添加量对饼干口感的影响。方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椰子油、白糖以及由黄芪和党参等为主要材料提取的中药液3个因素进行生产工艺和配方优化。结果:芪健饼干最佳配料组成为低筋面粉100%、鸡蛋液40%、黄油30%、食盐0.5%、椰子油14.8%、白糖16.7%、中药液13.0%。结论:在此条件下制作的芪健饼干营养丰富,无中药味,椰香味突出,口感疏松。本试验可为党参、黄芪等中药在食品生产中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黄芪多糖(APS)与放射治疗(IR)联用,研究APS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APS(0,6.25,12.5,25,50,100,200 g·L-1)对CNE-1细胞的细胞毒性;克隆形成实验计算12.5 g·L-1APS与不同放射剂量(0,2,4,6 Gy)联用后对CNE-1细胞的存活分数(SF),利用线性二次方程数学模型(LQ)根据SF值绘制放射敏感曲线;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EMT标记物、凋亡标记物以及蛋白激酶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Akt/ERK)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形成实验和放射敏感曲线结果表明,非毒性剂量12.5 g·L-1APS与4 Gy放射剂量联合给药可以明显增加CNE-1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与空白组及IR组比较,APS与IR联用可以抑制CN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明显增加CNE-1细胞的凋亡率(P0.05)。与空白组及IR组比较,APS与IR联用可以显著下调间质型钙黏蛋白(N-cadherin),p-Akt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APS与IR联用可以抑制CN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增加放疗引起的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EMT和Akt/ER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两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in/次,1次/d,连续2~4周;肿胀明显,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in/次,1次/d,连续1~2周。并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d,6次/周;对照组口服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对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记录疼痛、肿胀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06,P0. 05);观察组SHSS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3个维度评分和SH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U-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SP和B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可减轻SHS严重程度和中医临床证候,缩短病程,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可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窦道是深层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道,只有外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1]。笔者将窦道辨证分型为余毒未清、正虚邪恋两型进行托法治疗收效甚好,介绍如下。1透托法李某,女,13岁,于2019年9月11日初诊。大腿内侧窦道病史半年余,用抗生素治疗愈后又溃,反复出现,现疮口脓液淋漓、质稠色黄、无异味,疮口周围暗红略肿,触之较皮温略高,有疼痛感、瘙痒感,平素嗜爱甜食,小便略黄,舌尖红苔薄腻,脉滑。证属余毒未清型。  相似文献   
8.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方药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的干预作用。方法取4~6周龄小鼠小肠约20 cm,经过清洗、剪切、消化,分离出小肠隐窝细胞团后,接种于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基质胶中,在基质胶3D结构支撑下,培养形成具有小肠上皮样形态的立体多叶结构,即小肠类器官。光镜下观察小肠类器官的形态特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传代2天后的小鼠小肠类器官分为3组:对照组、四君子多糖组(终浓度为100 mg/L)以及黄芪甲苷组(终浓度为10μmol/L),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对小肠类器官出芽生长及增殖细胞核核抗原Ki-67表达。结果分离出的小鼠隐窝细胞团1天类似囊状,中心具有单个内腔;2~3天开始出芽;4~5天出芽增多,管腔结构进一步清晰,形成小肠类器官,初步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模式;四君子多糖组(100 mg/L)小肠类器官出芽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31±1.60vs 4.15±1.91,P<0.05);黄芪甲苷组较对照组中小肠类器官Ki-67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小肠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为探讨肠黏膜修复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干预提供了更完善的体外研究模型。四君子汤多糖提取物、黄芪甲苷的肠黏膜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隐窝干细胞更新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80例PTB-DM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和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黄芪治疗,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肺结核症状积分标准对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食欲情况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后痰液结核杆菌涂片转阴情况、空腹血糖(FPG)、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Th1、Th2细胞水平和Th17、Treg细胞表达率)、炎性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发热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痰涂片结核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6个月2组FPG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Th1和Th17水平和CD4+/CD8+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Th2、Treg水平及MCP-1、IL-6、TNF-α、TGF-β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APTT、PT、TT均明显缩短(P均<0.05),Plt、FIB、D-D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缩短及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皮疹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可以有效改善PTB-D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痰涂片转阴率,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凝血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