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分体式髌骨爪联合AO钛缆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骨折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分体式髌骨爪联合AO钛缆系统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优21例,良2例,无效0例,优良率100%.结论:分体式髌骨爪联合AO钛缆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达到了三雏固定的效果,是髌骨骨折的理想手术治疗方法,且术中操作简单,伤口暴露时间短,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有效的防止了膝关节粘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行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9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Schatazker分型A、C及E型),均采用骨折断端切开复位、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行张力带内固定术。按围手术期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予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0.75±2.52)个月。全部病例可在控制疼痛情况下,均在围手术期术后第3天起进行主、被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本病例研究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37±2.42)个月。坚强的内固定装置保护下,不仅能够促进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同时保证了骨折断端良好愈合,围手术期术后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无肘关节僵硬、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患侧肘关节活动(range of motion,ROM)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对尺骨鹰嘴骨折(Schatazker分型A、C及E型)进行一期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行张力带内固定,可使骨折断端坚强内固定,给患者一个稳定、有力且活动范围良好的肘关节,从而避免术后至少3周的肘关节制动,导致关节僵硬、屈伸功能受限并发症发生,保证肘关节功能得以恢复,临床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85-87+91+封三
目的 探讨应用髌骨针结合钛缆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0 月~2018 年2 月因髌骨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髌骨针结合钛缆组52 例,克氏针张力带组61 例,使用Bostman 髌骨骨折临床结果评估标准来评价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通过复查髌骨正侧位片评估,比较两组术后1 年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113 例患者随访10~16 个月。髌骨针结合钛缆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32±2.21)周,克氏针张力带组为(14.12±1.65)周,髌骨针结合钛缆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髌骨针结合钛缆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克氏针张力带组为11.48%,髌骨针结合钛缆组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优良率髌骨结合钛缆组为88.46%、克氏针张力带组为80.32%,髌骨针结合钛缆组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相比,髌骨针结合钛缆可使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获得更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7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指标、并发症、应激反应指标、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4.21%(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15 d[(65.21±5.97)分vs (56.47±6.23)分]、术后1个月[(70.28±4.96)分vs (61.65±5.17)分]、术后3个月[(82.68±3.25)分vs(77.62±4.02)分]时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Cor [(13.82±2.02)ng/mL vs (21.36±3.79)ng/mL]、PGE2[(131.25±17.64)pg/mL vs (162.49±21.05)pg/mL]、E [(35.02±6.37)ng/mL vs (60.63±7.59)ng/mL]、NE[(45.65±5.22)ng/mL vs (76.94±7.06)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OC[(6.30±0.74)μg/L vs (5.28±0.71)μg/L]、PⅠNP[(38.52±6.09)ng/mL vs(23.19±3.57)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TX-Ⅰ[(312.07±50.36)pg/mL vs(558.39±62.98)pg/mL]、CTX-Ⅱ[(211.45±32.18)pg/mL vs (342.62±40.92)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后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9月我科采用在关节镜铺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横形或非严重粉碎性髌骨骨18例,并通过关节镜检查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治疗髌骨及股骨滑车的软骨损伤,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随访期内未见钛缆松动、螺钉断裂、髌股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钛缆结合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科采用髌骨针+钛缆固定治疗24例髌骨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8~71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骨折Rockwood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Ⅴ型15例,Ⅵ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7 d。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丝与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髌骨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分为A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65例)和B组(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63例)。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关节功能优良率与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下胫腓锁定钛缆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从抗分离及应力遮挡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6个尸体踝标本先进行压力-分离实验及应力检测实验,其数据作为正常组供对照,然后制作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并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n=3),分别应用下胫腓锁定钛缆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再进行压力-分离试验及应力检测试验,分析比较2种方案的抗分离能力及应力遮挡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下胫腓螺钉与下胫腓锁定钛缆均可提供足够坚强的横向抗分离作用,但下胫腓螺钉的坚强固定对胫骨及腓骨的正常纵向应力传导均有影响,而钛缆固定对胫骨的纵向应力传导影响很轻微(与正常组比较,P>0.05),对腓骨纵向应力传导的影响也明显小于螺钉固定(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锁定钛缆固定装置既能提供足够的横向抗分离作用,又降低了对胫、腓骨的纵向应力遮挡,其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的下胫腓拉力螺钉.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缆运行过程中的局部放电在线巡测是电缆线路状态评价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外部放电干扰以及电缆线路中局部放电产生和传输的特殊性,巡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信号漏测或疑似信号难以判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局部放电重症监护系统对巡测过程中检测到的疑似信号进行跟踪,以确认信号及其来源,并防止局部放电信号漏测。对重症监护系统的原理和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