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47篇
  免费   3163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医药卫生   5468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55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944篇
  2020年   1119篇
  2019年   1085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111篇
  2015年   1231篇
  2014年   2122篇
  2013年   2065篇
  2012年   2883篇
  2011年   3093篇
  2010年   2879篇
  2009年   2883篇
  2008年   3341篇
  2007年   3224篇
  2006年   2923篇
  2005年   2959篇
  2004年   2550篇
  2003年   2431篇
  2002年   2320篇
  2001年   1977篇
  2000年   1494篇
  1999年   1210篇
  1998年   993篇
  1997年   880篇
  1996年   855篇
  1995年   675篇
  1994年   542篇
  1993年   318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莉芸  范围 《眼科》2022,31(5):403-404
一例47岁男性患者,以眼部为原发表现,左眼鼻上方球壁外结膜组织浸润性生长,既往白血病病史,初诊MRI、PET-CT及病理活检均提示炎性病变可能,但经抗炎治疗无效,最终行手术摘除病灶后病理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经CHOP方案化疗后病情缓解。(眼科, 2022, 31: 403-404)  相似文献   
2.
3.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罕见、低分化、进展迅速、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治疗手段有限、放化疗不敏感、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高表达PD-L1、高肿瘤突变负荷的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报道的PSC为高表达PD-L1、帕博丽珠单抗治疗后超进展性疾病(hyperprogressive disease,HPD)。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以肱骨破坏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肱骨破坏为首发表现,表现为多部位骨骼受累,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同时存在,伴层状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物小。随后出现多部位多系统受累,综合诊断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对以发热、多发干骺端骨质破坏,并伴有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应注意鉴别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RCHOP方案治疗的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80例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分析患者EZH2表达情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EZH2预测治疗效果的ROC曲线,并对患者pCR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80例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49例,EZH2低表达者31例,DLBCL患者RCHOP治疗的pCR率为51.25%,其中EZH2高表达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均明显低于EZH2低表达患者(P<0.05);EZH2预测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P<0.05);pCR与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得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得分、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因素无相关关系(P>0.05);与Hans分型、EZH2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DLBCL患者EZH2低表达是RCHOP治疗后高pCR率的预测因子,在临床上有助于为DLBCL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9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ZH2、XIAP和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EZH2、XIAP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7%、55.43%和60.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分期Ⅲ~Ⅳ期EZH2、XIAP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70%、86.05%和81.40%,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P<0.05);EZH2与XIAP、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0.547、0.360,P均<0.05),XIAP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0.581,P<0.05)。结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EZH2、XIAP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三者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domain,BET)抑制剂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RL-2630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ALB/c-nu裸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Th17)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株CRL-2630,使用不同浓度BET抑制剂(2、4、8、16、32 nmol/L)处理48 h,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不同时间(12、24、36、48 h),CCK-8法检测各处理细胞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HMGA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HMGA1过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RL-2630细胞,并用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48 h,检测细胞活性与凋亡情况;构建裸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型并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BET抑制剂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32 nmol/L BET抑制剂以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随着BET抑制剂处理浓度的增高,CRL-2630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逐渐下降,凋亡率逐渐升高。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细胞中HMGA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cDNA3.4-HMGA1转染CRL-2630细胞再使用BET抑制剂处理后,细胞的活性升高而凋亡率明显下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经BET抑制剂作用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6、IL-17、IL-23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结论:BE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 CRL-2630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和量效关系。BET抑制剂还可以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和相关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MGA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