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3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598篇
医药卫生   23128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806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1244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366篇
  2011年   1394篇
  2010年   1343篇
  2009年   1326篇
  2008年   1619篇
  2007年   1632篇
  2006年   1597篇
  2005年   1451篇
  2004年   850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存在情绪调节障碍,还存在认知功能的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周期长、效果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青少年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中。本文就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背肌力及简式疼痛问卷表(MPQ)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患者采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ODI评分、腰背肌力、MPQ各项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背肌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腰背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Q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MP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推拿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较单独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ODI评分、提高腰背肌力、减轻疼痛和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探究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对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02例,随机表法分为理筋手法治疗的A组(34例)、肌肉持续牵伸治疗的B组(34例)及肌肉持续牵伸联合理筋手法的C组(34例)。治疗4周后统计对比患者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生存质量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有所升高,MAS积分、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KendaII 百分比、踝关节活动度、Berg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较高,MAS积分、VAS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A组,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A、B组,C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持续牵伸结合理筋手法对中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起到活血通络、养血舒筋作用,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低于观察组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MP-3、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为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和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拔罐方式、治疗时间应用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涉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全部为RCT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W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拔罐可以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联合拔罐与单纯火罐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短期(≤4周)与长期( 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拔罐可以显著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疗效与拔罐方式、治疗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54-57
目的 探讨托特罗定在直肠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直肠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3)。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功能障碍分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入选者排尿功能障碍分级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入选者最大尿流率(Mean maximal flow rate,Qmax)、排尿量(Mean voided volume,Vcomp)、最大尿道压(Maximum urethral pressure,MU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RVU)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max、Vcomp、MUP水平更高,RVU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与对照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治疗直肠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利于减轻患者排尿功能障碍,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吴云平  施春芳  陆凌君 《新中医》2020,52(8):163-16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中药湿敷治疗模式后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抽取的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4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即采用对照方案的为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治疗护理的为研究组。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4周、8周后,2组肢体FMA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研究组同时点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2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为95.83%,对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提高肢体功能障碍护理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分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持续收缩压、FSFI评分和PFIQ-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自然分娩且产后发生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初产妇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