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7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医药卫生   76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国际标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MPQ量表评分、NDI量表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SF-MPQ量表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愈显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愈显率为46.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见效较快,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且作用稳定,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引锻炼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医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导引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导引组在中医科专科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导引锻炼;中药组采用医院自制中药通过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按摩;联合组先用中药通过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按摩,按摩结束后再进行导引锻炼。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VAS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中药组与联合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导引组(P<0.05);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得分上,联合组总分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总分显著高于导引组(P<0.05)。干预4周后,导引组与中药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导引组与中药组(P<0.05);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得分上,联合组总分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总分显著高于导引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导引锻炼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方面与单独应用中药离子导入效果相当,但长期应用效果优于单一应用导引锻炼或中药离子导入;导引锻炼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改善颈脊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方面效果优于单一应用导引锻炼或中药离子导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解剖学观察,揭示颈椎间孔内口区锚链韧带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卡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具成人脊柱颈段防腐标本,正中矢状切开,从脊神经根袖根部切断根袖,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观察C3/4~C7/T1椎间孔内口处神经根袖周围的锚链韧带,记录韧带的形态、分布、起止点及走行。 结果 120个椎间孔内口脊神经根袖周围共发现560条锚链韧带,所有韧带均呈放射状连于神经根袖与椎间孔内口周围骨膜壁,两端附着紧密,不易分离。各椎间孔内口韧带的数目均≥4个。锚链韧带形态主要包括带形和索形两种。带形韧带258条,宽度(4.5±2.6)mm(4.1~5.2 mm),索形韧带302条,直径(2.5±1.8)mm(1.2~3.8 mm)。C3/4、C7/T1椎间孔内口区韧带较为松散纤细,数量较少;C4/5~C6/7椎间孔内韧带较为坚韧而粗壮,数量较多。 结论 颈椎椎间孔内口区神经根周围存在锚链韧带,将神经根锚定于周围椎间孔骨膜壁,极大限制了神经根自由移动范围,可能与突出椎间盘一起导致神经根卡压,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潜在解剖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林树梁  赵鹭 《新中医》2021,53(23):180-18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龙氏手法治疗,2 组疗程均为8 周。观察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变化,观察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臂丛牵拉试验结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3.00%,高于对照组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生活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述3 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不同时间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8 周VAS 评分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2 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臂丛牵拉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感,减轻颈椎功能障碍,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万全庆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师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叶海,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浙江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颈椎疾病治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各种损伤、椎间盘和关节退化引起颈椎结构紊乱和力学平衡失调,进而累及相应节段神经根,引起支配区域疼痛麻木、肌力减弱、反射功能异常。该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万师认为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损,肝肾亏虚,筋脉失濡养为本,劳损导致腠理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侵袭,致经脉痹阻、气血凝滞为标,主张"辨证用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72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36例则采用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术后3、6个月,统一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以及Odom标准评价生活质量),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显著下降,田中靖久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7 d、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和田中靖久评分均呈缓慢改善、总体平稳的情况;而对照组的两项指标,均呈逐渐反弹的情况.术后1 d、7 d、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田中靖久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为6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CSR,其疼痛缓解情况及总体疗效均优于单一的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且疗效持续时间久,未见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 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3周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1、2、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61±0.81)、(3.32±0.43)、(2.32±0.4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0±0.40)、(4.16±0.54)、(3.32±0.61)分, NDI评分分别为(38.64±1.10)、(32.13±1.04)、(26.81±2.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32±1.21)、(39.04±1.19)、(31.18±2.70)分, ESCV评分分别为(7.93±0.18)、(10.63±1.86)、(14.42±2.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0.15)、(8.14±0.89)、(10.42±2.15)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4.45±0.14)、(15.44±0.18)、(16.82±0.11)cm/s,快于对照组的(12.46±0.19)、(13.98±0.11)、(14.99±0.1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凃志鹏  解放  黄培培  孙畅  王哲  胡学昱  罗卓荆 《骨科》2019,10(4):359-362
神经根沉降征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腰椎MRI影像表现。自Barz提出了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病人与非狭窄病人中阳性率存在差异以来,学者们对于其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人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神经根沉降征对于症状明显的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大于症状不明显的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而且对于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的预测也有重要价值,现将神经根沉降征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