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6篇
  免费   1467篇
  国内免费   1932篇
医药卫生   2956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1596篇
  2011年   1839篇
  2010年   1740篇
  2009年   1708篇
  2008年   1723篇
  2007年   1679篇
  2006年   1719篇
  2005年   1782篇
  2004年   1503篇
  2003年   1388篇
  2002年   1117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28篇
  1996年   461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心肺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不完全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行常规康复措施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基于常规康复措施之上采用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47例患者为研究组;行心电监测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干预前后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 Max),行肺功能测定仪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干预前后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通气量MVV(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行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行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后研究组RHR明显低于对照组,SBP、DBP、SaO2、VO2 Max水平以及干预前后水平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干预后研究组VC%、FVC%、MVV%、FEV1%水平以及干预前后水平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运动功能比较干预后研究组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ASIA-LEMS评分以及干预前后评分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相较于单纯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法,能够更进一步改善SCI患者心肺功能、增强其下肢肌力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站立、步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伴肺挫裂伤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肺康复管理团队,实施个性化呼吸支持与降阶梯序贯氧疗护理,精准廓清呼吸道,开展一体化的早期肺功能康复锻炼。经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患者入院后第12天撤离呼吸机,第17天拔除气管插管,第20天下床活动,第37天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磁共振特征、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因素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突发背部及腹部剧烈撕裂样疼痛,数十分钟内病情持续进展,出现不完全性脊髓全切损害的症状、体征,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数小时达峰,胸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T5-8水平髓内纵行异常信号,考虑为脊髓梗死; 主动脉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降主动脉内充盈缺损,考虑为附壁血栓; 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通过Pubmed搜索既往报道的主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脊髓梗死个案报道7例。结论 主动脉疾病相关性脊髓梗死较罕见,疼痛是其最初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应予重视; 磁共振是脊髓梗死急诊成像的首选方法,早期应使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T2序列; 脊髓梗死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关于这一主题的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治疗上应合理选择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腰椎脑脊液引流和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对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10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椎体相关指标水平(受伤椎体水平滑移距离、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采用Frankle分级标准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受伤椎体水平滑移距离、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96.30%(52/54),优于对照组的70.37%(3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2/54),低于对照组的25.9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能有效促进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受伤椎体复位,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定量评价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在静息和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脑电生物标记。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SCI患者,采用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 LANS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有疼痛的PWP(the patients with pain)组,无疼痛的PNP(the patients without pain)组,健康人作为AB对照组(均n=9)。记录受试者静息态左手、右手和双脚运动想象任务态脑电信号。通过改进的S变换,分别计算出θ(4—8Hz)、α(8—12Hz)与β(13—30Hz)频带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 density, PSD)和θ/α值。比较3组患者脑电信号特征,计算与LAN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在睁眼静息状态下,PWP组多个信道的θ/α值明显高于PNP组与AB组(均P<0.05)。运动想象时,PNP组多个信道的α和β频带PSD值明显高于PWP组和AB组(均P<0.05);在静息状态下及运动想象时,疼痛患者多个信道α、θ频带PSD值和θ/α值与疼痛评分有相关性(均P<0.05)。 结论:脑电图的θ/α值可作为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标记,且可作为疼痛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与临床广泛应用的MLPA法对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检测效果,探索荧光定量PCR法用于人群致病基因携带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和广东省生殖医院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疑似病例、携带者及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共34例,应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采用SMN1基因与参比序列相对定量确定SMN1基因拷贝数进行结果判读,以MLPA法作为本方法的参照体系进行双盲对照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可明确区分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患者、单拷贝数携带者及多拷贝数健康者的标本,与MLPA法检测结果全部相符。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可对SMN1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测,该方法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人群携带者筛查。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是一种以脊柱前外侧韧带钙化或骨化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可累及全脊柱乃至全身骨骼,有研究[1]显示,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较女性更为多见。DISH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并不少见,但外伤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的报道不多,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DISH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缺陷引起。由于肌肉无力、活动量少、消化道症状以及吞咽困难等原因,患儿发生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概率常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此SMA的营养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就SMA患儿的营养评估、可能出现的营养问题以及相关营养干预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