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5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医药卫生   251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1328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534篇
  2011年   1667篇
  2010年   1585篇
  2009年   1610篇
  2008年   1710篇
  2007年   1710篇
  2006年   1708篇
  2005年   1634篇
  2004年   1082篇
  2003年   896篇
  2002年   720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梅珠  罗琳  田毅 《河北医学》2022,28(2):267-27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A(IL-17A)、食欲素A(OXA)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本院185例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OCD组,51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NPOCD组,1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7A和OX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IL-17A、OXA水平对POCD的预测价值,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OCD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IL-17A水平明显上升(P<0.01),而OXA水平明显下降(P<0.01).术后与NPOCD组比较,POCD组血清IL-17A水平升高(P<0.01),而OXA水平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17A和OXA对POCD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96pg/mL、249.70pg/mL,AUC分别为0.843和0.7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合并症种类数≥3、血清IL-17A≥33.96pg/mL和OXA≤249.70pg/mL是POCD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IL-17A和OXA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OCD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3.
正1病例资料46岁男性,因头昏3个月、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头部CT平扫显示第三脑室后部肿块影,密度较均匀,CT值约26 HU。MRI扫描显示肿块边界清晰,呈分叶状,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  相似文献   
4.
苏孟勤  杨红  钟巍  孟宪慧 《安徽医学》2021,42(3):270-273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镇静和全身麻醉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就诊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镇静组(有意识镇静麻醉)35例与全麻组(全身麻醉)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占比情况等),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入室时、吸氧后3分钟、手术开始即刻、术中10分钟、术中20分钟、手术结束即刻、苏醒后5分钟的脑血氧饱和度水平,采用简易认知量表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镇静组术中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占比情况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镇静组不同时间点脑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全麻组,术后第1、3天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采用有意识镇静麻醉可改善患者术中情况、脑血氧饱和度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情况,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治疗(whole body vibration, WBV)对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 B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急性生理效应。 方法:选取21例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B级,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A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受试者20例(B组)。受试者被束缚于电动起立床上,分别于平卧位3min(T0)、床面与地面成60°夹角3min(T1)、全身振动治疗3min(T2)、振动停止后3min(T3)、床面降至水平3min(T4),全身振动频率分别为0Hz,10Hz和20Hz,并在每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估量表(orthostatic hypotension symptom assessment, OHSA)评价。对上述结果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结果:与0Hz相比,10Hz、20Hz组T2、T3、T4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 HR)明显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分明显下降;T2、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 CI)均明显升高;T2时间点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明显升高;20Hz组T2、T3时间点总外周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index, TPRI)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4—T3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1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下降,T2—T1时心率明显降低;20Hz组T1—T0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下降,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全身振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变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体位不耐受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不耐受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统计2组麻醉前(T1)、麻醉后10 min(T2)、术后即刻(T3)、术后8 h(T4)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术后5、60、120 min时疼痛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acial expression scoring,FLACC)及苏醒期躁动评分(awakening period score,AS)、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T2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1时期增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2时期降低,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60、120 min试验组FLACC及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呕吐(7.32%)、躁动(12.20%)、嗜睡(9.76%)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股沟疝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还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及躁动程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1至10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疝囊高位结扎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2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小儿疼痛量表评分(FLAC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7±1.86)min、(13.34±3.17)min及(2.26±0.14)d,与对照组(13.31±2.05)min、(19.86±3.48)及(3.15±1.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84、9.259、5.341,P均<0.001)。与T1相比,观察组患儿T2、T3时段HR、SBP、DBP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段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段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时、术后2 h、4 h及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3±0.6)分、(2.0±0.4)分、(1.6±0.5)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3.0±0.5)分、(2.7±0.6)分、(2.2±0.3)分、(1.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0、47.114、57.940、49.999,P均<0.05)。观察组呕吐、咽痛、喉痉挛的发生情况分别为3(6.00%)、3(6.00%)、2(4.00%),均低于对照组10(20.00%)、11(22.00%)、9(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5.316、5.005,P=0.037、0.021、0.025)。 结论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能够更好地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恬恬  陈怡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5-1137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老年急性肾衰竭(ARF)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机体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提高老年ARF伴SIRS患者的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78例老年ARF伴SIRS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给予CBP治疗)和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机体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患者住院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数,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IL-6、IL-8及TNF-α水平均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患者CD4+和CD4+/CD8+比值水平上升(P<0.05),CD8+下降(P<0.05),且实验组CD4+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住院死亡数多于实验组(P<0.05),但2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BP对降低老年ARF伴SIRS机体炎症因子、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