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磁脉冲辐射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方法:经高场强电磁脉冲源以6×104V/m全身辐照5只猕猴,于照前及照后1、3、7、14、28及90d下肢前静脉采血,采用AYW-8001型血凝仪检测电磁脉冲对动物血浆中TT、PT、APTT及FIB的影响。结果:动物血浆中TT于伤后1d及14~28d延长,APTT于伤后1d延长,FIB含量于伤后14d减少,PT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可对实验猕猴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可通过TT、APTT延长和FIB含量减少而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2.
曲润江  郭鹞  郑振兴 《医学争鸣》2000,21(11):1314-1316
目的 观察电磁脉冲(EMP)照射大鼠后,松果体和血浆中cAMP,cGMP浓度的变化,探讨EMP对大鼠昼夜节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EMP照射大鼠后松果体及血浆中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照射组大鼠松果体中cAMP,cGMP和cAMP/cGMP的数值及昼夜波动幅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位相发生移动;血浆中cAMP,cGMP位相也发生移动。结论 EMP照射能影响大鼠松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辐照对白血病肿瘤细胞株Jurk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的影响 ,探讨EMP对Jurkat细胞损伤机制。方法 :Jurkat细胞经EMP照射后即刻、1h、 6h、 12h、 2 4h、 4 8h、 72h共 7个时相点 ,细胞悬液甩片 ,4 %多聚甲醛 4℃固定 ,自然晾干 ,进行SP法的IFN -γ和IL - 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 10× 4 0倍视野下 ,应用CMIAS-H图像分析仪对阳性细胞的图像分析参数积分光密度值 (IO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场强 6× 10 4 V/m的电磁脉冲能使Jurkat细胞IFN -r表达持续性减少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而IL - 4变化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EMP辐照后Th1型的细胞因子IFN-γ明显减少 ,而Th2型的细胞因子IL - 4未见显著变化 ,提示 :EMP辐照后机体中受到影响的主要是细胞免疫 ,而体液免疫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驱鼠器的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物理原理设计的驱鼠器有超声波驱鼠器、电磁脉冲驱鼠器等,但针对这类产品尚无客观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客观的指标对电磁脉冲驱鼠器的驱鼠效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照对大鼠左心室肌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10只雄性同窝SD大鼠随机分为辐照组与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5只。在锥形平板GTEM小室内对辐照组大鼠进行EMP辐照,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 k V·m-1,脉冲前沿3.5 ns,脉宽14 ns,重复频率1 Hz;正常对照组进行假辐照。辐照后18 h取大鼠左心室肌,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c DNA探针,c 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08条,表达增强的有51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1条,占22%;表达减弱的有57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5条,占26%。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神经递质、肌肉收缩、凋亡、应激等方面。其中蛋白激酶C、热休克蛋白70、辅酶Q10、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5-羟色胺受体2C、锌指蛋白10、干扰素γ、雄激素调节蛋白、雌激素调节蛋白等可能在EMP对大鼠心脏生物学效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EMP辐照可诱导大鼠左心室肌组织多个基因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作为半刚性的、无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软骨具有承重、应力缓冲和辅助运动等多种生理功能。软骨固有的修复能力差,损伤不易逆转且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电磁辐射对软骨细胞形态的维持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稳态以及骨关节炎的治疗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就电磁辐射对软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照射对下颌髁突软骨的生物学效应及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其中的作用,为今后电磁辐射的应用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辐照组(EMP1组和EMP2组),于辐照后3、12、24 h处死取材.苏木精-伊红(HE)、番红O-固绿、Ⅱ型胶原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EMP1组3 h时髁突肥大层大量软骨细胞出现胞核异常深染、增大,12 h、24 h时胞核异常深染现象基本消失;EMP2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但EMP2组Ⅱ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EMP1组和EMP2组软骨厚度、蛋白多糖阳性面积百分比与Sham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Sham相比,EMP1组髁突软骨中的RIPK3、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3 h和24 h显著升高(P<0.01),在12 h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EMP2组中RIPK3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MLKL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在辐照后3 h显著升高(P<0.05)、12 h无明显差异、24 h显著降低(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EMP照射可引起髁突软骨的一过性损伤,Necroptosis参与了EMP照射对髁突软骨的瞬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3种波段电磁辐射致大鼠脾脏损伤的定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不同波段电磁波全身照射后脾脏损伤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电磁脉冲(EMP)、S波段高功率微波(S-HPM)和X波段高功率微波(X-HPM)全身照射Wistar大鼠120只,并设伪照射40只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6h、1d、3d、7d、14d、28d、6m、12m分批麻醉活杀,取脾脏组织,分别制作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根据淋巴细胞凋亡数、增生程度、脾小体萎缩程度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对辐射损伤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定量检测和分级。结果电镜下在不同时期均可观察到凋亡和坏死图象。光镜下:三个实验组大鼠辐照后脾脏发生相似的损伤效应,即早期以淋巴细胞凋亡为主,伴随脾小体不同程度的萎缩,中晚期淋巴细胞开始增生和间质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病变经历平台期、高峰期和修复期,各期出现的时间、平台期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程度均存在组间差异:上述变化均以X-HPM组和S-HPM组重于和早于EMP组,尤其以X-HPM组最为明显。结论3种不同波段电磁波均可导致脾脏基本相似的时相性辐射效应,表现为淋巴细胞凋亡、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效应的程度及其时相性变化因辐射源的种类和频率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电磁脉冲对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电磁脉冲 (EMP)辐照大鼠后其海马C FOS表达的改变 ,初步探讨EMP致海马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源 (所产生的脉冲上升时间为 2 0ns ,脉宽为30 μs) ,在 2min内辐照大鼠 5次 ,并设对照组 ,辐照后于 1,6,12 ,2 4和 4 8h活杀动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显示C FOS的表达并在光镜 10× 4 0倍视野下 ,应用CMIAS Ⅱ图像分析仪对阳性细胞的图像学参数 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 ,最后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被辐照组大鼠在 6~ 12h时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C FOS均呈高表达 ,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值在 12h时最大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EMP可引起C FOS在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的高表达 ,且C FOS可能在EMP致大鼠的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磁脉冲对猕猴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电磁脉冲(MEP)照射后猕猴血清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EMP对机体整体的影响。方法:成年猕猴5只,雄性2只,雌性3只,体重3.5-8.5kg。动物购回后,自由进食,单笼饲养观察30d。照射前进行全身检查,下肢浅静脉采血做自身对照。辐照用高场强电磁脉冲源,场强为60kV/m,脉冲上升 时间为20ns,脉宽为30μs,为6次/min,全身照射5min。于照射后6h,24h,3d,7d,14d,28d及90d分别采血,用美国Coulter-JTT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9项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血胆固醇(CHOL)、血钠(Na^ )、血钾(K^ )、血氯(Cl^-)和血镁(Mg^2 )。所有数据经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猕猴被照射后6h,其血清LD-1即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24h,血清GLU和K^ 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3d,血清CRE和GGT明显升高(P<0.01),CK-MB,Cl^-和Mg^2 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7d,血清ALB,BUN,CRE,ALP,GGT和Mg^2 明显升高(P<0.05),Na^2 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14d,血清ALT,ALB,GGT和Mg^2 明显升高(P<0.05),TP和Cl^-则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28d,血清LD和LBDH明显降低(P<0.05);照射后90d,血清ALT,LD,HBDH,K^ 和Mg^2 明显升高(P<0.05),而GLU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EMP可引起猕猴血清多种酶、蛋白、血糖、代谢产物及多种离子等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EMP可能引起猕猴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