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30例慢性肾衰升降失衡证患者按升降不及、升降反常分两组,用保元汤加大黄治疗,总有效率63.3%。同时测定红细胞膜 Na~ 、K~ -ATP 酶活性(μM/mg 蛋白·小时)和哇巴因抑制率(%)与30名健康人比较,两组酶活性分别降低71%、76%;抑制率分别降低31%、33%。其中16例治疗后酶活性均值分别由治疗前85.1、75.3,提高到219.9、185.9;抑制率均值分别由治疗前62.7、57.2,提高到77.2、70.2。临床症状好转,肌酐、尿素氮下降。表明细胞膜运转障碍与升降失衡证存在联系,中药对酶活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Ena)对豚鼠乳头状肌电生理特性,哇巴因诱发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电活动(TA)的直接作用方法与结果,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Ena呈浓度依赖性增加静息膜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度(APA),而对0期最大除极,超射,和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影响Ena10μmol.L^-1则可明显抑制哇巴因0.5μmol.L^-1则可明显抑制哇巴因0.5μmol.L^-  相似文献   
3.
哇巴因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明哇巴因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肿法、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确定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ECV-304细胞株的效应。并通过PCNA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 生理浓度(0.3~0.9mol/L)的哇巴因能刺激细胞增殖,病理浓度(0.9~1.8nmol/L)的哇巴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生理浓度的哇巴因参与维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信号转导通路与NF--κB有关。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及功能,可能参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4.
通过给予大鼠外源性哇巴因,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并同地高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长期给予小剂量哇巴因可引起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而地高辛无此作用,间接证明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即是哇巴因而非地高辛,同时说明哇巴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而非其继发性的结果,并为喹巴因与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哇巴因-高血压鼠。  相似文献   
5.
6.
哇巴因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哇巴因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 MTT法、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确定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ECV-304细胞株的效应.并通过PCNA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生理浓度(0.3~0.9 nmol/L)的哇巴因能刺激细胞增殖,病理浓度(0.9~1.8 nmol/L)的哇巴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结论生理浓度的哇巴因参与维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信号转导通路与NF-κB有关.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及功能,可能参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钾盐对哇巴因诱导豚鼠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果糖二磷酸钾盐小剂量组、大剂量组、1,6-二磷酸果糖组、氯化钾组、门冬氨酸钾镁组。各组豚鼠四肢皮下插入针状电极,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离颈外静脉,缓慢推人相应药物,给药容量为1ml/100g。3分钟后。用微量静脉泵以0.053ml/min的速度恒速静脉注射0.0078%的哇巴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哇巴因对ECV304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哇巴因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分析细胞死亡特征,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P120ctn 1A和P120ctn 3A mRNA的表达。结果哇巴因以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ECV304细胞生长;荧光显微镜下可见30%以上细胞为凋亡细胞,20%细胞为晚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可见核染色质凝集、边移、凋亡小体形成等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结果显示P120ctn 1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120ctn 3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哇巴因能抑制ECV304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并下调P120ctn 1A和上调P120ctn3A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二丙酰基莲心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二丙酰基莲心碱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三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二丙酰基莲心碱(5mg/kg,iv)可明显提高乌头碱致头鼠、哇巴因致豚鼠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心脏停搏用量;延长氯化钙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减少早搏、室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二丙酰基莲心碱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心肌钠泵 (Na ,K ATP酶 )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O)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每天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 (2 0 μg·kg 1·d 1)与地高辛 (32 μg·kg 1·d 1) ,每周测量一次大鼠血压 ;6周后处死动物 ,应用RT PCR技术在mRNA水平探讨大鼠心肌钠泵α1、α2 及α3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给予大鼠注射哇巴因 6周后血压明显升高 (132 6± 9 0mmHgvs 115 7± 8 2mmHg ,P <0 0 1) ,而地高辛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哇巴因与地高辛均可导致大鼠心肌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改变 :两者均可引起钠泵α3亚单位表达增强 ,而对α2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哇巴因组大鼠心肌钠泵α1亚单位表达减弱 ,而地高辛组α1亚单位表达无改变。结论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这可能是内源性哇巴因发挥生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并且可能是哇巴因与地高辛药理及毒理作用 (包括两者对血压的调节 )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