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油茶果的深度开发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在尽可能提高茶油产率的同时,对榨取茶油以后的粕饼或渣,籽仁以及精制茶油后的脚料等物进行再提取或回收,从中又可得到能增值的精细化学的绿色产品——茶皂素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生物质油茶壳为原料,在经过一系列炭化、磺化后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基固体酸催化剂(C-SO3H),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催化剂及其催化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催化效率、催化机理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浸渍比1∶1、浸渍浓度2 mol/L、炭化温度700 ℃、磺化温度160 ℃;催化PET的最大的转化率和BHET回收率分别为95 %和68 %;催化剂微观呈现无定型炭结构,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醇解反应产物为单体BHET。  相似文献   
3.
邵小宇  江龙发  万承波  章明  章超  刘晔  耿响 《红外》2023,44(9):38-45
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建模过程,为后续工作者更好地建立油茶籽粕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指标、标准制定以及模型转移技术中的发展,总结出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三个研究方向:开拓新项目的模型建立、制定普遍适用的标准、解决台间差并完成模型转移。油茶籽粕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因此大力开拓和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MLCTs)–enriched structured lipid (SL) was synthesised through enzymatic interesterification from Cinnamomum camphora seed oil (CCSO) and camellia oil (CO) using Lipozyme RM IM from Rhizomucor miehei as a biocatalyst.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substrate molar ratio,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55.81% of total MLCT species (CCO/LaCL, LaCO/LCL, COO/OCO and LaOO/OLaO) was obtained in the interesterified product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ubstrate molar ratio of 1:1.5 (CCSO/CO) at 60 °C for 3 h. Thereafter, fatty acid profiles, tocopherol contents and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esterified product and physical blend we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esterified product consisted of capric acid (26.33%), lauric acid (21.29%) and oleic acid (42.33%). It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the interesterified product contained predominantly oleic acid (88.69%) at Sn‐2 position, while MCFAs (68.05%) at Sn‐1,3 positions. Compared with physical blend, the reduction in tocopherol contents and changes of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ccurred in SL. The smoke point of the interesterified produc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hysical blend, which meant that such MLCTs‐enriched SL could be better for cooking purpose.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针对性净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油茶果不同部位中16种多环芳烃、18种多氯联苯和21种有机氯共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油茶籽仁、油茶外种皮和油茶壳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离心分层后,分别向提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和PSA、C18、Florisil、Si、SCX、NANO Carb与Pesticarb等 7种吸附剂进行多管漩涡振荡分散固相净化比较,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55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20~1 000 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5~65.50 μg/kg,定量限为0.84~218.34 μg/kg,加标回收率为69.1%~138.2%。应用本方法检测来自湖南、江西和浙江共54份油茶的POPs,从油茶籽仁检出萘、狄氏剂、芴、毒杀芬、菲、α-六六六和苊萘嵌戊烷(4.36~566.26 μg/kg);外种皮检出萘、芴、菲、毒杀芬、α-六六六和苊萘嵌戊烷(3.62~1 109.43 μg/kg);油茶壳检出萘、毒杀芬、芴和菲(5.13~703.57 μg/kg)。该方法适用于油茶果不同部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对其他油料作物的POPs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油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油茶的价值和用途,介绍了现有的油茶加工机械装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弊端,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时7kt/a山茶油生产装置和工艺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提出了节能、环保措施,将浸出装置由手动操作改为自动操作,脱臭工序使用罗茨真空泵,废渣综合利用制有机肥;利用茶籽饼粕进行高值化开发生产茶籽多糖和荼皂素;锅炉“分行分层节能给煤机”。用生物燃料替代部分燃煤,排放的废气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方案实施后,企业可增加经济效益630.04万元,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提取山茶花红色素的初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彩萍  张应烙  叶上升 《广州化工》2010,38(7):92-93,106
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山茶花红色素,通过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单因素实验得到得到山茶花红色素超声波提取的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0min,提取功率500W,料液比1:12(g/mL),提取温度40℃,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9.
以茶油精炼副产物皂脚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经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皂脚合成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5∶1,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30℃,催化剂NaOH用量为油重的0.7%,反应收率为98.0%。  相似文献   
10.
李锋  毛海立  徐平  曾承露 《精细化工》2023,40(1):109-116+168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利用两种乳酸类低共熔溶剂(DES)[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乳酸(TEBAC/LA)和甜菜碱/乳酸(Bet/LA)]分离木质素,采用UV、FTIR、GPC、TG-FTIR对油茶果壳木质素元素组成、化学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TEBAC/LA和Bet/LADES均表现出良好的木质素分离能力,在固液比(g∶m L)为1∶20,120℃反应5h,油茶果壳木质素提取率分别为77.87%和59.49%。油茶果壳木质素结构保留完整,主要由紫丁香基和愈创木酚基结构组成。与TEBAC/LA分离木质素相比,Bet/LA分离的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低、分散度低和结构均一。两种DES分离得到的木质素的失重速率、失重温度和热解产物均不同,说明不同木质素热稳定性存在差异。此外,两种木质素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et/LA分离的木质素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