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8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陈硕 《福建建设科技》2006,(1):32-33,43
通过虚拟现实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论述该系统的功能及其在城市道路路线平、纵、横道路路线设计的应用,说明该系统是计算机在城市道路设计上应用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3.
刘玉强 《建筑电气》2007,26(4):59-60
总结了建筑物易遭雷击的14种情况,以一个发生雷击事故的工程为例,提出在进行防雷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地理、地质、气象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进行认真调查,凡符合这14种情况之一的,至少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设防。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For over 10 years now some geography tea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use of computers in their classrooms. Subsequent 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echnology Order in 1990 and the geography Order in 1991, a selection of that interest group were invited to comment on the 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the Orders offered to geography education. The contributions focus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modell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INSET; cross-phase linkage; implementation; and futur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在微机环境下,利用MapInfo的交换数据文件格式,在Vc平台下开发独立的GIS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并结合笔者在实际中的开发实例,介绍了主要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应力场判据确定构造圈闭的五种方法,即:构造高、流体势、裂缝密度、平均应力分布及应力场综合构造圈闭判定。上述方法判定的构造圈闭与实际钻井情况基本吻合,采油效果较好的井均落在利用地应力进行构造圈闭判定的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油气勘探的各种分析、处理和对构造圈闭的判定是有效的,不仅为油田各种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也对局部区块构造圈闭的判定提供了分析和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用型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模式城市交通发展,建立便捷和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系统成为现代城市解决交通问题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措施。基于此,文中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地理标识语言(GML)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提出一种统一的和一致性的交通地理要素定义和性质描述方法,并阐述基于GML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的地理要素和关系表达。研究成果促进了城市交通地理数据的组织、表达、集成、共享和操作,对建立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variants of a dynamic stochastic model for the generation of landforms. We start from simple but not unreasonable assumptions about the stochastic mechanisms and derive the resulting surface pattern structure and several of its statistical and geometric properties. A computer program simulating the model is included, as well as computer-generated diagrams of the resulting height fields in special instance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