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发明创制的地动仪。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创制年代早于西方验震器约1600年,还因为地  相似文献   
2.
汉代地震考     
为什么要研究汉代地震? 1 地震监测之鼻祖 张衡发明侯风地动仪,并在一次强烈地震中得到验证,千百年来被世人传为佳话。侯风地动仪史料源于《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阳嘉元年,复造侯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盏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  相似文献   
3.
外刊速递     
《程序员》2014,(8):7-9
当大数据遇上大科学;当手机变成地动仪--公众识别反应系统;寻找工程技术英雄  相似文献   
4.
张衡地动仪发明于公元132年,失传于东汉末。张衡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典范,它的真实性和科学地位毋庸置疑、早有定论。建立科学合理的复原模型,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5.
山崩地裂,楼房倒塌……地震总是来得如此突然,兰光闪过之后,一切的功名利禄、恩恩怨怨转眼成空。与其它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台风等比起来,突如其来的地震规律性差,也不算频繁,这样便增加了预报的难度。但从古到今,从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许多描绘地震前兆的民谣俗谚,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居安思危,莫忘唐山大地震”,20年前那场浩劫许多人还会记忆犹新。如今,地震预报也登上信息化快车,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献与机械感震技术融合理解的角度探索了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感震机制。在候风地动仪的全部组成件中,"都柱"是接收地震信息的第一感应件。"候风"二字取与地震相关的释义,是对古老的捕捉地震信息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在地震的时候,地震"风"一定会打击预先妥善设定的"候"。在这个理解基础上的复原构造,可以表达候风地动仪的感震机制和应有功效,本文称之为"候风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25日,来自文物界、考古界、美术界、机械自动化研究领域及地震学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对代表着5000年华夏科技文明之光之一的张衡地动仪的外形优化设计建言献策。尽管时值炎夏,但会场洋溢着愉快、清新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正##Commissioned by the state Task Force for scientific reconstruction of Zhang Heng's seismograph,the"Eastern Han Zhang Heng's seismograph"was successfully cast on August 5,2008 at  相似文献   
9.
1700多年前,世界地球物理科学的鼻祖——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确定提供了解决方法。直到现在,世界地球物理科学仍沿用中国这一技术原型,对地下埋藏在千米甚至上万米深的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公元138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预报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世界科学界曾经罗列了十大世界难题,地震预报就是其中之一。近50多年来,我国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者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在这半个世纪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