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9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工业技术   200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871篇
  2012年   1251篇
  2011年   1385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483篇
  2008年   1388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5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消耗能源,且生产过程废料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有必要提升其自动控制水平。从控制角度出发,将有色金属冶炼相关研究成果按控制要素即冶炼模型、控制系统进行划分。针对常规建模方法难以全面反映有色冶炼流程特性的问题,提出未来模型应同时包含化学机理、流场分布等因素;为实现有色金属冶炼控制品质的提升,提出先进控制算法尤其是深度控制是未来有色冶炼的发展趋势。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明融合优化模型与先进算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有色金属冶炼控制体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矿山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绿色选矿药剂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淀粉以来源广、价格便宜、绿色、可再生和易降解等优势,常被用作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等硫化矿与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抑制剂。本文介绍了淀粉的结构与性质,阐述了淀粉对不同硫化矿物及易浮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以期学者们对淀粉展开深入研究,实现淀粉在选矿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的石英、长石、黄铁矿、碳酸盐类和黏土矿物进行了有效识别与划分,分析了矿物成岩演化序列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独特的成岩改造是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关键:(1)莓状/自形黄铁矿、生物石英和微生物白云石主要形成于同生—早成岩阶段早期,对页岩原始孔隙的保持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作用,其建设性支撑格架作用对优质页岩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此类矿物与陆源碎屑构成的刚性支撑格架有利于原始孔隙的保持与后期的压裂改造。(2)生烃—成岩协同演化促进储集空间的发育,中成岩早期有机酸的产生和消耗、不稳定矿物(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蚀变、黏土矿物转化和干酪根生油具有同步性,为生油期液态烃的充注与滞留提供了有利空间;中成岩晚期—晚成岩阶段,干酪根和滞留烃裂解生气、成孔和增压促进了有机孔与微裂缝的发育,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高产。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恒速压汞、X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及伊利石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储层致密化过程,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控制因素。花港组储层非均质性受孔喉结构控制,喉道半径小于1 μm即为致密储层;埋藏压实是储层普遍低渗、致密的主因,差异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的差异演化,当地温超过160℃,环边绿泥石对胶结作用的抑制明显减弱,中成岩B期碱性封闭环境使得大量含铁碳酸盐、绒球状绿泥石及搭桥状伊利石富集直接堵塞喉道,造成花港组储层规模性致密。对花港组储层关键成岩期演化过程进行恢复,推测花港组H4、H5砂层组在9~7 Ma进入规模性致密,龙井运动强烈侧向挤压加速了致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孔隙润湿是影响多孔矿物(焦渣、褐煤、冶金渣等)可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准确、定量表征孔隙润湿的方法鲜有研究,润湿液体性质与孔隙润湿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未被充分地揭示。采用原样和疏水活性炭开展基于液体物理性质的孔隙润湿规律研究,建立低场核磁共振(1H LF-NMR)测得1H LF-NMR孔隙率与称重法计算得到的称重孔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1H LF-NMR检测样品在4种液体中润湿不同时间后的孔隙润湿率的可行性;研究4种液体对样品中不同尺寸孔隙的润湿规律;通过计算收缩数,揭示液体物理性质在样品孔隙润湿过程中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原样和疏水样品在4种液体中润湿后,1H LF-NMR孔隙率与称重孔隙率具有一次函数关系,故该设备可定量表征出4种液体对原样和疏水样品中孔隙的润湿率。4种液体润湿原样和疏水性样品时不同尺寸孔隙均符合“快增—稳定”的规律,润湿速率由快到慢的转折点在5 min处,总孔的润湿率与润湿时间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纯水对原样具有最大的总孔润湿速率但对疏水样品的总孔润湿速率却最小。对于原样,纯水具有最大微孔和过渡孔润湿率,正丙醇和正十六烷具有最大中孔润湿率且对疏水样品中孔润湿率相似,而硅油对所有孔隙润湿率都最小;60 min孔隙润湿率(除中孔)随收缩数增加而线性降低,表明液体黏度主导孔隙润湿过程。按照疏水样品微孔和过渡孔润湿率递减排序依次为正丙醇、正十六烷、纯水、硅油;60 min孔隙润湿率随收缩数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反映出表面张力和黏度对孔隙润湿过程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小朋 《断块油气田》2021,28(5):609-613
页岩油藏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不同矿物的表面性质(如润湿性)差异较大,对页岩油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研究不同矿物孔隙内页岩油的渗流机理.文中建立了有机质、石英和方解石所构成的页岩纳米孔隙模型,以正辛烷为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页岩油的微观流动特征,为构建准确的页岩油流动方程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受液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正辛烷在靠近固体壁面处形成吸附层;而在孔道中央处由于液固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正辛烷为游离相;2)压差驱动下正辛烷流动的速度剖面为抛物线形式,可以用考虑滑移的Poiseuille方程进行描述;3)不同矿物成分孔隙中正辛烷的流动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质、石英、方解石.  相似文献   
7.
沙溪铜矿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之一。针对沙溪铜矿项目特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精心遴选,突出新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办矿,项目建设中凸显了“四自”“四新”亮点,打造了沙溪铜矿新模式。本文主要介绍获得“2018-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奖”的“沙溪铜矿330万吨/年采选项目——磨浮车间、主井井架工程(含提升机房)”两个项目。  相似文献   
8.
磷酸镁水泥(MPC),具有快硬、早强等优点,应用于道路抢修、重金属固化等领域,但其存在凝结时间过快、耐久性差等缺陷。通过矿物掺合料对MPC进行改性,延缓其凝结时间、改善其耐久性的同时,实现了工业废渣的循环再利用。本工作综述了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对MPC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耐久性的影响,并对矿物掺合料改性磷酸镁水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鉴于目前矿物掺合料改性磷酸镁水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对MPC改性研究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矿物掺合料改性MPC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不同砂组之间产能差异较大的原因,本文利用物性分析和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对覆压渗透率和气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岩心物性证实主力层和难采层砂组渗透率平均值基本接近,但在覆压条件下,主力层和难采层渗透率差异明显;黏土矿物含量越高且产状越复杂,喉道越细小,喉道闭合越大,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应力敏感性越强。难采层气相相对渗透率最大值低,临界含水饱和度高,水相上升快且相对渗透率最大值比主力层高。在开发过程中,难采层气井见水早,产水量比主力层大,井底积液、水锁伤害比主力层严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N2/CO2等温吸附方法,文中对黔北地区不同构造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进行表征,并且基于构造差异深入分析了其孔隙结构及甲烷吸附能力。研究表明:相比于高陡构造区,低缓构造区孔径以双峰分布为主,并且发育较多的微裂隙有机质孔隙、与黏土矿物紧密结合的有机质孔隙以及粒间孔隙,而刚性矿物格架内的有机质微孔几乎不受构造条件影响,其发育特征仅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改变。低缓构造区微孔、中孔、大孔的体积均大于高陡构造区,表明低缓构造区具有更大的孔隙空间和游离气储存能力。另外,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表明,构造差异对甲烷吸附能力无显著影响,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是储层高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