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3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工业技术   58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Object detection performed by Autonomous Vehicles (AV)s is a crucial operation that comes ahead of various autonomous driving tasks, such as object tracking, trajectories estim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Dynamic road elements (pedestrians, cyclists, vehicles) impose a greater challenge due to their continuously changing location and behaviou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object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cusing on both the sensory systems and algorithms used. It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autonomous driving operations and challenges. Then, different sensory systems employed on existing AVs are elaborated while illustrating their 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lso, sensory systems employed by different research are reviewed. Moreover, due to the significant role Deep Neural Networks (DNN)s are playing in object detection tasks, different DNN-based networks are also highlighted. Afterwards, previous research on dynamic objects detection performed by AVs are reviewed in tabular forms. Finally, a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outcomes of the review and suggests future work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s with higher automa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2.
徐卫国 《轧钢》2021,38(6):75-81
针对当前轧钢企业智能工厂及智能物流的建设,介绍了“黑灯库房”在山钢日照公司冷轧厂轧后库和成品库的应用情况;主要对无人行车的硬件组成及关键技术,如防碰撞技术、智能扫描定位系统、吊具防摇摆技术、智能吊具系统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库管系统及其功能进行了介绍。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黑灯库房”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库存周转更快、更高效,在安全上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使山钢日照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为下一步智能梦工厂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定氢仪以及布氏硬度计对重型汽车后桥主动齿轮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齿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氢含量较低,失效原因主要是由于预紧力过大致使在齿轮轴尾部螺纹空刀槽与花键连接处应力集中导致的延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4.
焦萍萍 《软件》2021,(1):38-40,70
随着5G技术的到来,车联网通信技术将迅速发展,无人驾驶将是5G车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代表。针对此应用,介绍了基于5G的车联网关键技术以及架构,最后对车联网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5.
赵海洋 《中国矿业》2021,30(S1):406-410
位于西藏雪域高原上的华泰龙公司甲玛矿是我国最大的铜金多金属矿之一,气候条件恶劣,机械化水平低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效益,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形成了以Boomer 281掘进台车、安期生ACY-4H柴油铲运机和同力TLK301Y290F7ZL高寒版运输车辆为代表的配套生产系统,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为在高原恶劣气候条件下建设一座现代化矿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要天富 《煤矿现代化》2022,31(1):110-112,115
为防止31004辅助进风和回风巷掘进期间出现瓦斯突出现象,通过分析气相压裂增透机理,得出气相压裂消突圈的增透抽采原理,结合掘进工作面的具体条件,设计掘进工作面采用60 m单孔和双孔气相压裂方案,并分别对方案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设计,在气相压裂方案实施后进行抽采效果及消突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双孔气相压裂增透效果优于单孔,气相压裂抽采实施后,煤巷掘进期间无瓦斯突出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7.
黄端云  徐青云  张永春 《煤》2022,31(2):30-33,99
小煤柱沿空掘巷受邻近采空区顶板间歇性垮落的影响,其支护系统在承受不同程度的动载作用下将发生严重的变形和破坏。针对同忻矿5311回风巷原支护方案下巷道两帮支护刚度大,让压性能差等问题,通过分析两帮支护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让压支护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支护方案,增加了沿空掘巷的让压性能。经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新的让压支护系统,在降低支护成本的基础上,支护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顶板采用让压支护后与之前巷道顶板变形量相比减少30%,帮部采用让压技术后于之前巷道两帮变形量相比减少25%.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钟强 《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47-48,52
针对东大煤矿16108运输顺槽在掘进前期存在探放水施工效率低、探水设计不合理、探水精度低、巷道水害隐患大等技术问题,在掘进后期对原探放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进。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对16108运输顺槽探放水施工设计优化改进后,共计探放上覆12煤层采空区积水4328 m2,探水施工后巷道未出现涌水现象,探放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三软"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三软"煤层中锚杆、锚索载荷变化规律及其与围岩变形相互作用关系,为"三软"煤层沿空掘巷锚网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改善了巷道支护状况,降低相邻工作面间保护煤柱压煤率,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to-everything and cloud computing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commuter vehicle demand torqu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historical vehicle speed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which uses machine learning to predict and analyze vehicle demand torque. Firstly, the big data of vehicle driving is collected, and the driving data is cleaned and features extracted based on road information. Then, the vehicle longitudinal driving dyna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Next, the vehicle simulation simulato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driving dynamics model of the vehicle, and the driving torque of the vehicl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travel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acceleration-cruise-deceleration road pairs for analysis, and the vehicle demand torque is predicted by BP neural network and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