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5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中俊  赵立新  葛怡清 《化工进展》2022,41(6):2839-2851
概述了国内外基于磁场来强化非均相介质分离的研究进展,对相关的强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根据磁场作用的非均相介质类别介绍了不同领域磁场辅助多相介质分离技术、设备及工作原理,如磁选机、涡电流分选机、重介质磁力旋流器、磁盘分离器、磁场辅助分离气-固旋流器、磁流化床等。根据应用领域可简要概括为磁场辅助固体分离(具有不同导磁性的固体)、气-固分离、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等。总结了磁场分布、磁场与颗粒作用、磁场与流场耦合的模拟方法,为磁场强化多相介质分离提供依据。针对普通设备分离能力存在的瓶颈问题,文中提出应综合考虑磁场与设备操作参数等因素以最大限度提高分离效率,应加强磁场与流场耦合研究并将磁场强化分离领域扩大至非磁性流体。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水力旋流器含聚适用性,设计出一种机械降黏装置,利用该装置能使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减小处理液的黏度,从而减小黏度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分析得出,降黏装置对聚合物溶液降黏效果明显。为验证在不同聚合物浓度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前后分离性能,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处理量条件下,水力旋流器串联降黏装置后,质量浓度在300 mg/L以内的聚合物溶液经水力旋流器分离后,油水分离效率均能达到99%以上;在部分工况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条件下也达到了99%。可见,水力旋流器前端串入机械降黏装置能够拓宽其含聚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旋流器运行过程中存在短路流导致溢流跑粗的问题,提出一种溢流帽式旋流器,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旋流器,溢流帽式旋流器内空气柱直径减小,能耗降低,离心力场强度更大,流体切向速度增大,轴向速度降低,颗粒参与分离时间长,分离更充分,有利于改善溢流跑粗,提高分离效率。试验结果显示,溢流帽式旋流器-20μm颗粒分级质效率从36.97%增加到42.17%,分级量效率从39.68%增加到45.90%。并且随着溢流帽直径的增大,底流固相产率增大,溢流中粗颗粒含量减少,有效抑制了溢流跑粗现象。  相似文献   
4.
三相分离旋流器可实现三相混合物的同时分离,如冷焦水去粉除油。为探究三相分离旋流器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操作性能试验间接验证。结果表明,三相分离旋流器中心溢流管的设计在保留了一般旋流器流场结构的同时,向上旋流形成两个溢出流,可实现第三相的输出。切向速度在环形溢流管和中心溢流管内均沿半径方向增加,在靠近内壁处达到最大值,且中心溢流管内切向速度最大值比环形溢流管内小。模拟结果表明:冷焦水中油相和固相分离效率分别可达到80%和90%。  相似文献   
5.
基于旋转分相单元的电容式气液两相流含液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英  谢飞  李建  张涛  李涛  米宝桐 《化工学报》2018,69(4):1357-1364
为提高电容器对含水率测量的能力,设计与其相匹配的旋转分相单元,以实现气液两相流含水率的起旋分相式电容测量。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单元基础上,增加旋转分相单元,利用气液两相流体力学理论对其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并根据实际应用条件确定分离圈数,保证气液分相效率。旋转分相单元克服了气液两相流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将体积含水率信息转换成液膜厚度信息及截面含水率信息进行测量。经实验验证,Lockhart-Martinelli截面含气率模型与实验中电容器测量截面含气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能够实现对体积含水率20%以内的气液两相流有效测量,体积含水率的绝对误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6.
刘鸿雁  韩天龙  王亚  黄青山 《化工学报》2018,69(5):2081-2088
针对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设计了不同内置挡板式的溢流管和底流管,实验研究了新型出口挡板结构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置挡板溢流管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工况,与传统溢流管相比,分离效率略有降低,但在高流量下其压降的降低幅度可达11.11%,挡板宜采用相对较窄、较短、三块120°间隔设计方式;底流管内置挡板采用十字交叉结构可稳定内旋流,使分离效率最大可提高5.96%;新型内置挡板的溢流口与底流口相耦合,可同时实现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压降的目标。此外,在相同情况下,发现溢流管内置挡板可消除水力旋流器内部的“空气柱”,据此推断“空气柱”并非由内部空气形成,而是其内部负压中心形成的某种湍流程度较高的强制旋流涡。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收湖州市某尾矿坑中的细砂资源,评估了细砂资源储量并进行了细砂分选回收试验;以砂含泥率、泥含砂率及分级效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水力旋流器离心分级脱泥选砂的工艺方案。测算及分析表明:以+0.045mm进行回收时,该尾矿坑中的细砂资源量为120万t左右;水力旋流器脱泥选砂试验效果较好,当入料浓度为12%~13%,入料压力为0.1 MPa时,砂含泥率为13.7%,泥含砂率为4.8%,分级效率达到83.5%。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力旋流器进料固体颗粒的分离过程内部流场复杂,颗粒运动规律难以掌握的问题。本文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并引入粗颗粒(CG)概念,提出了两种数值模型来对水力旋流器中的多相流进行建模:一种是将多相流(VOF)模型与离散元法(DEM)结合起来的CG VOF-DEM模型;另一种是将混合(Mixture)模型和DEM模型结合起来的CG Mixture-DEM。模拟结果表明,CG VOF-DEM模型在定量上适用于稀疏流,且仅定性地适用于稠密流。另一方面,CG Mixture-DEM模型可以定量地适用于稀疏流和稠密流。研究表明,CG Mixture- DEM模型可以作为评价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氢氧化铝浆液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并针对某铝业公司氧化铝生产线晶种分解工序旋流器使用年限过长、结疤严重、分级效果不好、动力消耗大等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经过设计和选型计算,确定了水力旋流器的各种参数,选用1组处理能力为600 m3/h的氢氧化铝浆液水力旋流器替代原有的2台旋流器,合理优化布置新旋流器,停用非必要的耗电设备,精简了晶种分解工序。工序优化后,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88.5万元,并实现氢氧化铝浆液的高效分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混合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注气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内部流场的速度分布和油滴粒子运动轨迹,分析对比了注气前后进口流量、分流比和充气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充气后流场速度增加,油滴粒子逃逸时间缩短,旋流器分离效率提高5%~10%,在一定条件下气浮对旋流分离起到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