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6篇
  免费   2919篇
  国内免费   1511篇
工业技术   4076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975篇
  2022年   1097篇
  2021年   1077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1105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813篇
  2016年   882篇
  2015年   1202篇
  2014年   2204篇
  2013年   1626篇
  2012年   1946篇
  2011年   1927篇
  2010年   1747篇
  2009年   1845篇
  2008年   2297篇
  2007年   1907篇
  2006年   1657篇
  2005年   1768篇
  2004年   1469篇
  2003年   1424篇
  2002年   1162篇
  2001年   1088篇
  2000年   1012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891篇
  1997年   787篇
  1996年   676篇
  1995年   668篇
  1994年   576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10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蒸馏分离—气相色谱法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煤焦油中苊、氧芴和芴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以甲苯为溶剂,正十二烷为内标物,将煤焦油馏分采用DB-5毛细管柱,对煤焦油中苊、氧芴和芴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主要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加标回收率为95.4%~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2.89%~7.14%。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再造烟叶的感官质量,采用碳化硅陶瓷膜系统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的烟梗提取液进行膜过滤深度净化,研究了不同孔径(0.04μm、0.1μm、0.5μm)的碳化硅膜对烟梗提取液分离效果、粘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0.04μm的碳化硅陶瓷膜处理,烟梗提取液的粘度从6.9mPa·s下降到4.0mPa·s,提取液的总糖从8.75%下降到5.41%、总氮从0.47%下降到0.34%、硝酸根从0.28%下降到0.18%,且制备的烟草薄片烟气口感刺激更小、余味更干净,但香气稍淡。表明用于烟草提取液澄清分离的碳化硅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于卷烟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环己酮生产系统中环己醇精馏塔分离效果差、蒸汽消耗量大、精馏塔外排重组分中环己醇含量高、环己醇浪费严重等问题,采用环己醇精馏塔内部中心位置增设小分离塔,直接耦合插入精馏塔底部的方式,利用小分离塔在精馏塔内进行再沸加热回流,使重组分中的环己醇进一步分离.降低了外排塔釜液中环己醇的含量,在达到精馏分离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精馏塔蒸汽的消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聚合物对水力旋流器内油滴聚结与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以螺旋导流内锥式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利用群体平衡模型(PBM)方法对不合聚与含聚0.5‰工况下油水两相在旋流器内的速度场、黏度场、油滴聚结、运移特性及分离效率进行数值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增大了水相黏度,使油滴在旋流器内最大停留时间与轴向运动距离增加,增加了油滴碰撞聚结的机会,但降低轴心处油滴向上运动的轴向速度,使油滴无法快速从溢流口流出,最终从底流口流出,增加油水分离的难度.与不合聚时相比,含聚0.5‰工况下,轴心处的油滴粒径与含油体积分数较高,但简化分离效率由99.79%降低至94.72%.通过马尔文粒度仪对两种工况下入口与出口的油滴粒径进行测试,含聚0.5‰时溢流与底流口油滴粒径高于不合聚时,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产自山东地区的红曲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类群,本研究从山东某制曲公司采集了3个红曲样品,在对其理化指标和发酵特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类群进行了解析,并对其蕴含的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3个红曲样品的水分含量在8.27%~10.30%之间,酸度含量在1.0~1.3 mmol/10 g之间,氨基酸态氮含量在131.65~172.76 mg/100 g之间,糖化力在476~764 U/g之间,酯化力在331~548 U/g之间,发酵力、液化力和酒化力均不足10 U/g;红曲细菌类群主要由Weissella(魏斯氏菌属,41.93%)和Acetobacter(醋酸杆菌属,9.99%)构成,真菌类群主要由Pichia(毕赤酵母属,55.83%)和Monascus(红曲霉菌属,21.24%)构成,其中细菌与红曲的酒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真菌与糖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Bacillus siamensis(暹罗芽孢杆菌)占芽孢杆菌分离株的79.17%,Pediococcus pentosaceus(戊...  相似文献   
6.
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由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苏州长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纺仪分公司和苏州市长风机电应用研究所改制而成。公司继承了原苏州长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纺织仪器类产品的所有资产经营权及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高端测试仪器及航空非标测试设备,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纺纱测试领域中有着20多年的专业经验,在研发和生产高品质、高性能的纺织实验室用测试仪器方面已成为一家公认的、值得性赖的厂商。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大豆蛋白纳米纤维的结构形成和扩宽铁强化剂的食品工业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通过5 h的酸热处理制备纳米纤维(soy protein isolate fibrils,Fib SPI),系统研究纤维形成前后蛋白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制备铁纳米颗粒(iron nanoparticles,Fe NPs),探究Fib SPI对铁的稳态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酸热处理过程中,SPI产生大量的β-折叠结构,其与硫磺素T结合,显示出增强的荧光强度;此外,7S组分先发生降解,利于纤维成核形成,随后11S逐渐被水解,促进纤维生长;同时水解产生大量的小肽组分,提高了产物的还原力。研究进一步利用Fib SPI递送铁纳米颗粒(Fe NPs),发现与原始SPI相比,铁纳米颗粒可在Fib SPI原位形成胶体稳定的铁-大豆蛋白纳米纤维复合物(Fe FibSPI),并以Fe(II)形式存在,其对乳液体系色泽及稳定性的影响较硫酸亚铁或氯化铁小。该研究可为构建新型植物基铁强化剂递送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魏斯氏菌属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耐酸特性、抑菌特性、产胞外多糖特性、益生特性、组学研究及其在食品与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为魏斯氏菌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200 kt/a 间二甲苯(MX)吸附分离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该装置于2020年建成投产,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为全球最大的MX生产装置。装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X产能达到203.3 kt/a,产品纯度(w)为99.53%,单程收率为95.1%。保持吸附剂在合适的水含量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吸附剂选择性,提高产品纯度和单程收率;苯为吸附剂的暂时性毒物,解吸剂中苯含量增加会降低吸附分离过程的单程收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柑普茶用完整橘皮分离,通过自动分离装置将带孔完整橘皮从柑橘分离出来。通过移动机构实现上料、开孔去芯、碎果肉3个环节的工位转换,关键解决橘皮内果肉及内表面橘丝完全去除,得到均匀且无损伤橘皮。根据柑橘尺寸进行刀具夹具匹配设计与轨迹规划,以PLC和多轴运动控制为核心,进行各机构与刀具夹具的运动控制,实现完整橘皮的自动制取过程。试验表明,装置设计合理,制得橘皮满足柑普茶制作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