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9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工业技术   182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359篇
  2008年   1356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908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313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某石英脉型矿,原矿品位为7.62g/t,通过重选+浮选的联合选矿工艺选别后,其尾矿中品位为0.75g/t,总回收率在90.50%左右。为进一步研究尾矿中的可回收价值,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查明影响在选别过程中流失的矿物学因素。通过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仪(BPMA),扫描电镜(SEM-EDS),XRD等对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尾矿中的矿物主要为自然,偶见银矿;矿物主要以与脉石裸露连生的形式存在;其次包裹于脉石矿物中;还有少量为单体;另有少量以次显微的形式分布于磁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矿物的粒度极其微细,基本都分布于10μm以下,且有近一半分布于5μm以下。损失的矿物主要以与脉石连生的形式存在,且粒度十分微细,通过再磨-浮选进一步回收的难度较大,裸露含量超过60%,可采用堆浸对回收,以提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春市青塘坳地区属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结合该矿区近期找矿成果和最新的化探工作资料,对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偏岩子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矿床。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发现载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的化学状态可将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这三大类,按照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裂隙和晶隙这三大类,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 μm,属于明、显微。   相似文献   
5.
陈永红  孟宪伟  王立臣 《黄金》2022,43(1):105-112
通过查阅2019—2020年国内发表的分析测定文献,分类综述了这2年分析测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含矿物加工制备、的分离富集、火试法和不同含物料中量的测定方法等,并对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引用文献108篇。  相似文献   
6.
何志强  李栋  田庆华  郭学益  张磊 《黄金》2022,43(2):65-74
湿法提技术由于具有工艺成熟、适应性强、相对于火法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黄生产中。介绍了氰化法、硫脲法、氯化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及石硫合剂法等湿法提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总结了湿法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展望了湿法提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辛未  宋永辉  董萍  尹宁  李一凡 《黄金》2022,43(3):55-60
某碳质矿石总有机碳品位5.05%,矿石直接提难度大。采用真空焙烧预处理—浸出提联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了焙烧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碳质矿石中碳与硫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5%、焙烧温度1 200℃、保温时间10 min、升温速率7.5℃/min、再磨细度-0.074 mm占80%的条件下,浸出率达到88.43%。真空焙烧过程中,的主要包裹矿物硫化矿物发生分解反应使包裹得以解离,矿石中61.25%的S元素最终以单质硫的形式挥发冷凝而非形成SO2。有机碳发生热分解反应导致其“劫”能力降低,固体产物中C元素高达90.00%,主要以单质碳的形式存在。真空焙烧预处理工艺可有效解决碳质矿石中硫化矿物包裹及碳质物“劫”问题,提高浸出率,同时可降低有害气体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微合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开发属潜能、优化属性能的新型冶技术,近年来在基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组织结构和原子形态2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基材料微合化技术的机制,详细介绍了黄微合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基材料在不同微量元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兼具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第二项强化效果和细晶强化效果,是当前优化基材料性能的主要微量元素;微合基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黄首饰、芯片封装、航天材料和医疗器材等领域;建立能够科学预测基材料微观形态和性能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补口元素类型及配比,从而高效制备出具理想性能的基材料,将成为未来微合基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碳质矿是重要的难处理矿资源之一,碳质物“劫”是浸出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碳质物组分复杂,不同组分的碳质物的“劫”能力和“劫”行为存在差异,磨矿和浸出环节对碳质物的“劫”能力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均能直接影响的浸出率。通过系统总结碳质矿中碳质物在组成特征、“劫”机理及“劫”能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碳质物“劫”机理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碳质矿碳质物劫机理及预处理工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利刚  付强  贾木欣  王清  蔡明明 《中国矿业》2021,30(S2):195-200
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提高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青海某氰渣浮选尾矿中品位偏高,达3.2g/t,损失严重。为查明损失原因,利用BPMA-SEM-EDS等手段对尾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自然,含少量银矿;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绝大多数嵌布粒度在5微米以下;裸露占有率15.26%,包裹占有率84.11%且绝大多数被黄铁矿包裹;样品中存在少量砷酸盐类矿物,可能会影响的浸出。提高磨矿细度和适当延长浸出时间,有利于的浸出;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可以富集,再进一步细磨,有利于的进一步回收;重视脱除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