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工业技术   242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5,(12):25-26
为了确定区段煤柱尺寸和预防动力灾害事故(瓦斯事故、冲击地压、底板突水等),对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理统计研究方法,研究支承压力峰值大小,提出支承压力峰值大小的计算公式。以山西省内30个煤矿144个地应力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支承压力峰值系数计算,得出峰值系数为2.88~5.06,符合国内学者的共识,支承压力峰值是3~5倍的上覆岩重,进一步验证了支承压力峰值的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张冬 《煤》2020,29(2):64-65,100
地应力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结合王庄煤矿+540采区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基于矩形巷道应力现场测试数据,对矩形巷道周围的应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基于FLAC 3D和DDA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矩形巷道尺寸对围岩应力的影响,以及三维地应力水平对矩形巷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地应力侧压比λ与巷道顶板位移成正比,而超出这一范围,顶板位移随着λ值的增大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应力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显德汪煤矿9z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得到了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地应力对岩心渗透率伤害实验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生产实际情况表明,有许多油气田对应力较为敏感。随着生产的进行,储集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不断变化,引起油藏产能逐渐降低。为研究这一规律和变化规律,阐述了应用岩民测试有效应力对渗透率影响的实验原理,在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拟合出有效应力与渗透经的函数关系(二次多项式)。应用毛细管渗流概念以有弹性厚壁筒厚理,研究了随着毛细管管壁内外压差变化时,毛细管内半径变化有其对毛细管渗流能力的影响,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油藏压力快速大幅度下降,避免有效应力变化引起油藏渗流能力下降和减产。  相似文献   
5.
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技术在碎屑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交偶极声波测井是一种测量地层岩石声学信息,进而分析地层各向异性的测井新技术,首次在渤海海域NB35—2—8井碎屑砂泥岩地层中应用,不仅获得了明下段主要砂体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信息,而且还获得了地应力方向和古流向等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储层的精细描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形地貌与地应力分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给出了潘集三矿东四采区进风联巷围岩应力和弹性模量的套筒致裂实测成果以及原始地应力的推算结果,并对地应力研究在软岩支护改革中的作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用微地震波法确定松辽盆地头台油田地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压裂过程中,利用地层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波对松辽盆地头台油田10口水力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方位、几何形态进行测试,确定了该油田地应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头台油田人工裂缝形成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100°~120,°平均为110°;天然裂缝方向70%为0°~50,°地层中三向应力为南部较小、北部较大,构造断裂与天然裂缝的走向近似平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层系地层密度测井资料,对上覆岩层破裂压力梯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上覆岩层破裂压力梯度变化,提出了适合萨北开发区注水井的破裂压力梯度,对今后水驱注水井破裂压力的计算及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