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吡嗪酮生物活性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郎玉成  倪珏萍  刁亚梅 《农药》2007,46(8):513-516
简述了吡嗪酮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初步探讨了吡嗪酮的用药策略和使用技术。室内生测表明,吡嗪酮的作用方式为触杀、摄食、内吸、渗透等。田间试验表明,吡嗪酮具有持效期长、对成虫和若虫均有效等特点,用75~150g/hm2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用30~90g/hm2可有效防治蔬菜蚜虫、小麦蚜虫等。在用药策略和使用技术方面,吡嗪酮可用于飞虱及蚜虫等害虫的综合治理,特别适用于防治对吡虫啉等产生抗药性的稻飞虱;当稻飞虱大发生时,应与毒死蜱等速效性优的药剂混合使用或加大用药剂量;在稻田使用时需要保持浅水层,以保证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残留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吡蚜酮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2008年、2009年我们在江苏、湖南、黑龙江3个点进行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药量(有效成分)为75g/hm2施药3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7d,糙米中吡蚜酮最终残留量低于0.02mg/kg。  相似文献   
3.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4.
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吡蚜酮与异丙威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LC50值为11.01 mg/L,共毒系数为166.65,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按此配比加工成30%吡蚜·异丙威WP(有效成分:吡蚜酮10%、异丙威20%).田间防治结果表明:该混剂对褐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 d,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为90.83%~94.94%,药后21 d,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仍有87.60%~89.32%,均好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异丙威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从防效和经济的角度考虑,30%吡蚜·异丙威WP推荐剂量为450 g/hm2,防治适期宜在褐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于巍  陈立峰  王智琴  韩静 《质谱学报》2019,40(3):289-295
为研究不同染毒剂量下吡蚜酮原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征,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经口灌胃方式单次染毒,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动物组织样品,经蛋白沉淀处理后,以吡虫啉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大鼠组织中的吡蚜酮原型。结果表明,吡蚜酮在50~10 0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8,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经口染毒后,吡蚜酮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给药10 min后,在主要脏器中均检测到吡蚜酮原型,2 h后在多数组织中吡蚜酮浓度达最高峰,而至144 h,除肝脏外,其他组织中吡蚜酮浓度均降至最低定量限以下。此结果与血浆动力学结果吻合,表明该药物在大鼠体内不会长时间蓄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取新烟碱类和三嗪酮类杀虫剂,通过对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arundinis的药效试验,明确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适宜质量浓度、持效期。[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5%啶虫脒EC、5%吡虫啉EC 16.7、25 mg a.i./L,防治桃粉大尾蚜效果均较好,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为99.78%~100%,明显高于50%吡蚜酮WG 166.7、250 mg a.i./L的防效。并且5%啶虫脒EC及5%吡虫啉EC各药剂处理间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交替使用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邢华  蒋伟雁  许乾  窦兴海 《现代农药》2011,10(4):53-54,56
湖南和江苏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龄若虫发生期,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用量300~600 g/hm2,对水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持效期长达16 d,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4,5-二氢-4-乙酰胺基-6-甲基-1,2,4-三嗪-3-(2H)-酮在浓硫酸催化剂作用下与氯化氢反应,脱乙酰基得到吡蚜酮关键中间体2,3,4,5-四氢-3-氧-4-氨基-6-甲基-1,2,4-三嗪,再与烟醛缩合得到吡蚜酮原药,总收率大于97.0%,比文献报导提高了7.7%,产品含量大于96.0%。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防治褐飞虱的高效、低毒药剂,2012年对六(3)代褐飞虱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7%乙虫腈SC 1200 g/hm2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21 d的防效为80.13%~94.07%;25%吡蚜酮SC 450 g/hm2的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与9.7%乙虫腈SC 1200 g/hm2处理相当,药后7~21 d的防效为89.60%~94.0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乙酸乙酯法合成中间体 2 ,3,4 ,5 四氢 3 氧 4 氨基 6 甲基 1 ,2 ,4 三嗪 (以下简称氨基三嗪酮 ) ,3 氰基吡啶法合成吡蚜酮。中间体合成收率 60 .4 % ,产品合成收率 93.1 % ,产品纯度 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