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工业技术   23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Bulge is a defect that causes geometrical inaccuracy and premature failure in the innovativ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ISF) process. This study has two-fold objectives: (1) knowing the bulging behavior of a Cu clad tri-layered steel sheet as a function of forming conditions, and (2) analyzing the bending effect on bulging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 A series of ISF tests and bending analysis are performed to realize these objectives. From the cause-effect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bulge formation in the layered sheet is sensitive to forming conditions in a way that bulging can be minimized utilizing annealed material and performing ISF with larger tool diameter and step size. The bending under tens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ormation of bulge is an outgrowth of bending moment that the forming tool applies on the sheet during ISF. Furthermore, the magnitude of bending moment depending upon the forming conditions varies from 0.046 to 10.24 N·m/m and causes a corresponding change in the mean bulge height from 0.07 to 0.91 mm. The bending moment governs bulging in layered sheet through a linear law. These findings lead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bulge defect can be overcome by controlling the bending moment and the formula proposed can be helpful in this regards.  相似文献   
4.
同时考虑性能极限状态随机性及相关性,提出结构系统多维易损性评估方法。开展增量动力分析获取极限状态阈值样本,构造多维性能极限状态方程,创新地提出二维性能极限状态带确定结构失效域,借助区间估计确定某一置信水平下极限状态带上、下界,利用相关系数定量描述极限状态相关程度。开展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获取需求参数,建立结构多维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以桥梁系统为例计算多维易损性置信区间,开展易损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性能极限状态带可较好解决极限状态随机性问题,多维易损性区间长度随极限状态带置信度的下降而变窄;随着极限状态相关系数的增加,极限状态相关性变弱,易损性评估结果偏小,产生非保守估计,不利于结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一般轴对称曲面零件成形,在平面应力假设和增量理论等条件下,以初始构形为参考构形,采用参数分析方法,得到了等效应变增量的微分方程。由于该微分方程包含了等效应变增量和等效应变增量的一阶导数项,一般情况下,等效应变增量的一阶导数以隐函数的形式存在,难以采用理论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将等效应变增量的一阶导数表示成其自身、等效应变增量以及参变量的函数,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式和积分的定义给出了逐步积分解法,可用于求解轴对称胀形、翻边、拉深等板材成形问题。以圆筒形件和圆锥形件的拉深成形为例,采用增量理论,将总变形分成若干个增量步,逐步加载,跟踪变形质点,累加应变,求解得到了法兰区和凹模圆角区等的应变分布。对分别采用比例加载条件、增量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增量理论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6.
In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s (MMORPGs), each race holds some attributes and skills. Each skill contains several abilities such as physical damage and hit rate. All those attributes and abilities are fun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level, which are called Ability-Increasing Functions (AIFs). A well-balanced MMORPG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a set of well-balanced AIF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evolutionary design method, includ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modified probabilistic incremental program evolution (PIPE) and the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CCEA), to solve the balance problem of MMORPGs. Moreover, we construct a simplest turn-based game model and perform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based on i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obtain a set of well-balanced AIFs more efficiently,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genetic algorithm (SGA),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AA) and the hybri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HDPSO) algorithm.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PIP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works.  相似文献   
7.
针对加热炉支路出口温度的平衡控制,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平均值法,它采用增量式PID加输出修正的方式,既确保了出口温度平衡,又保证了平衡调节过程中总管流量不变。同时分析了总管流量增减过程中对温度平衡带来的干扰,并提出了一种控制算法。最后在DCS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平局值法能有效地在加热炉出口上实现温度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8.
一次强震过后通常伴有多次余震发生。由于主震和其后续余震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使得主震损伤结构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而进一步遭受余震作用,产生“二次损伤”。为此,以一栋5层按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主余震序列对结构造成累积损伤及余震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进行了研究。选取75条真实主震及其余震记录构成序列型地震动输入。同时,采用真实主余震序列中的主震记录,分别采用重复法和随机法两种人工余震构造方法,构造两组人工主余震序列作为地震输入。采用改进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对结构在主震及其在真实和人工主余震序列作用的损伤进行计算,并对余震产生的结构增量损伤进行评估。进一步以峰值加速度、谱加速度、Arias强度作为主震和余震强度参数,研究了余震与主震强度比与余震增量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法的人工主余震序列会对结构造成最显著的增量损伤;采用余震和主震强度比可以较好地预测余震增量损伤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浅埋隧道围岩的质量普遍较低,整体稳定性差,隧道震害表明强震作用下浅埋隧道极易发生震动破坏。通过开展V级围岩条件下浅埋隧道在小震下的震动响应和逐级加载下的震动垮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小震作用下围岩加速度沿地层的分布、衬砌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围岩内部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强震作用下衬砌结构裂缝开展和围岩震动垮塌。结果表明:围岩加速度随距地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地表加速度约为拱顶处加速度的1.63倍,相同高度平面内靠近隧道的围岩振动具有一定的加强;隧道拱顶围岩内部的水平位移大约是拱腰围岩内部的1.23倍,围岩内部位移随着远离隧道而逐渐减小,随着震动烈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隧道拱顶上方垮塌区形状近似漏斗,震动引起隧道衬砌结构拱脚处的轴力和弯矩变化最大,且拱肩和拱脚处裂缝分布最多,应加强拱肩和拱脚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激光拼焊板单点渐进成形回弹是影响成形精度的重要因素。使用回弹角来度量板料回弹大小,并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具头直径、成形高度、下压量、半顶角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各因素对回弹的影响程度。得出影响板料回弹因素的大小依次为:成形高度、下压量、半顶角和工具头直径;工具头直径变化对回弹影响不大;成形高度对回弹影响显著,成形高度越高,回弹量越小;在一定范围内,回弹角的大小取决于下压量的大小,下压量越大回弹角越小;过大或过小的半顶角都会导致显著的回弹现象,合适的半顶角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回弹的出现,从而保证成形精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