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8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工业技术   533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 策背景下,城市资本与城镇发展目光逐渐向 乡村转移,乡村建设的实践活动逐渐增多,但 是资本投入所实现的效益却不尽人意,建筑 师介入乡村的美好愿景与现实状况也相去甚 远。通过重读“建筑学语言”的内涵,发现在 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眼光去 审视乡村,由此解读出“乡土再造”的具体内 涵。从乡村建设实践的实际状况来看,正是 由于“再造内容理解片面、再造主体认识混 淆”等问题的普遍存在,才导致乡村建筑学 语言的“失语”和生长停滞。通过回顾青海省 湟中县黑城村共同缔造实践,印证了乡土再 造不仅仅是乡村物质空间实体的再造,最根 本是乡村底层集体思维的再造,而在此过程中,乡土再造的主体是村民自己,“设计师介入乡村”应当扮演“参与者”的角色,通过驻场设计 引导的方式融入到当地乡土建筑学语言的底层集体思维中,如此引导乡村自发修补的集体意识 才是乡村生长的动力之源,并能形成一种可持续的乡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The Canadian landscape has typically captured a global imaginary of a pristine wild, but how might its urban designed landscapes be distinctly understood? Foregrounded by the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accelerated by climate change, the book Innate Terrain: Canad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ited by Professor Alissa Nor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highligh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s situated on the unique Canadian terrain. Providing further provocation on Canad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nate Terrain seeks to fill the literary gap o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erspectives, distinguishing Canadi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global practice, and particularly, its well-documented American counterpar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Canadian context has evolved and established its own distinct identity, one imbued with national and local sensitivities. Inform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Canadian-designed landscapes reflect and refer to the prevailing ecosystems of Canada’s innate terrain. Contrary to the preceding International Sty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s in Canada have adopted the ethos of Critical Regionalism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Contemporary Canadian practitioners are designing landscapes that are deeply informed by their surrounding geographical context while emphasizing cultural specificity. Central to this cultural specificity, addressed by a new gen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s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Indigenous Traditional Knowledge within the discipline. Canadian landscape architects have collaborated with First Nations, Inuit, and Métis communities, including the keepers of this knowledge, to develop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design landscap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3.
焦洋 《建筑师》2022,(4):59-69
作为近代曾身任将作且较早具有建筑学视野的代表性人物,朱启钤为何要发起辑录古代工艺之事杰出人物的 言行事迹?这其中的用意,依据他本人在《哲匠录》“叙例”中的话,一为“表彰前贤”,一为“策励后生”。就前者而言, 以哲匠为名,可通过对该词固有寓意的发覆,最大限度地囊括古代工艺之事中的各类人物,并尽力罗致有关其禀赋才 智的记载;而就后者来说,所谓“策励后生”则是意图经由上述努力,使本土新兴之建筑学者认识并传承古代智慧,以 达至“沟通儒匠,浚发智巧”或“汇通文化史”的目标。由此,该著作的主旨或可以被诠释为包含有“何为哲匠”与“哲匠 何为”两个要义:前者为朱启钤遴选人物时的标尺,体现出他对于土木营造乃至工艺之事参与者所涵盖之类型以及所 发挥之作用的体察;而后者则反映出他在建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下对于土木传统之命运的忧患意识,寄托了他透过哲 匠视角使不同层面之传统智慧得以呈现,并将其融会贯通的期望。将经由对《哲匠录》上述两个要义的讨论,使朱启 钤等近代学者在20 世纪初所着力复兴的哲匠话语及其所承载的学术理想在当代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4.
轻量化网络可解决深度神经网络参数较多、计算量较高、难以部署在计算能力有限的边缘设备上等问题.针对轻量化网络中常用的分组卷积的分组结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的轻量化网络.将不同分组的卷积单元作为搜索空间,使用神经网络结构搜索,得到网络的分组结构和整体架构.同时为了兼顾准确率与计算量,提出循环退火搜索策略,用于解决神经网络结构搜索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网络识别准确率较高,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徐应锦  王冬 《室内设计》2019,(2):95-100
长春洞是巍宝山保存最完整的宫 观,虽占地不到两亩①,却在有限的空间中 创造出九楼十院的空间格局。本文以长春洞 空间布局序列为研究对象,从知觉体验的 连续性入手,提出了空间变化对参观者情感 的影响,论述了在建筑空间布局序列中参观 者知觉体验逐层递进的控制机制,探讨了以 “起、承、转、合”为结构,以“知觉体验”为 章法的动态空间布局设计手法,希望为道教 建筑空间与其他超越日常的精神空间的研 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伴随当代健康理念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观念的共时推演,对古典园林精神生态机制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依托我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健康园林营造方法与机制。点景题名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载体。本文力争站在民族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点上,以承德避暑山庄点景题名为例,分析其文化深度和精神生态共时性营造特征;以代表性匾额题刻等点景题名的文本解读与语义转换为切入点,在命名点题、记叙典故、抒情喻志基础上,阐释其勤勉自强、藉古喻今、精神超越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关联。研究结果对中国园林文化内涵再理解及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且章节之间关联性较弱,探究既能使学生快速适应,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在线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以华南某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基于中国大学MOOC、建筑云课、腾讯课堂、QQ群等线上平台讲授教学内容,并运用问卷调查对课程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丁力扬 《建筑师》2022,(6):113-118
本文回顾了2022 年1月底至6 月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和建筑档案馆举办的“中国建造: 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旨在呈现展览的原貌,本文概述了展览的背景和缘起,介绍了展览的具体内容和策 展思路,并回顾了展览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来自各界的反响和评价。本文将“中国建造”展置于近二十年来一 系列有关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现代建筑关系的学术活动的框架内,强调其目标是在立足于“第一代“中国建 筑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扎体系首次交集的一个世纪之后,审视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跨文化对话,揭示中国 建筑实践中的跨世纪连贯性,并对全球性建筑技术的探索和设计创作中本土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地诠 释。文章指出本次展览是对中西现代建筑“百年对话”主题的一次有意义的深入扩展性研究,并提出了中西建 筑文化交流这一宏观话题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并保持特色是重要的议题。围绕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土楼乡村为背景、当代乡土为理念、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与内容为借鉴"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文章详细介绍了"主题串联、结构有序"的一学年教案的培养目标、教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问题,结合以传统为源泉的当代建筑创作探讨当代乡土思路的教学在当前社会及教育背景下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