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健美操教学中美感教育的频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默 《电子科技》2011,24(10):140-142
健美操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起源于人类对人体健与美的追求,健美操的发展史与人类审美观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而美感是健美操教学和研究中与美的本质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文中从美感的定义出发,从美学、教育方法论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健美操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并进行了丰富的实践统计。  相似文献   
2.
李霞 《电子测试》2014,(11):126-127
文章主要从VR技术原理出发,分析了VR技术中使用的软硬件系统,讨论了健美操仿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其在健美操运动中应用可行性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的要求出发.较系统地探讨与本科教学水平相适应的高校健美操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为丰富和完善健美操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通过健美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推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优化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并着重研究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策略,探索出信息化教育的实际操作途径,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学应用的重要形式,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例,在混合教学环境下健美操活动教学设计中,将混合式学习的健美操教学划分为前期分析设计、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面授讨论和评价五个阶段,对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教师角色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健美操项目学生流失严重的现状,作者把非智力因素纳入到教学环节和理念中。运用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自然实践法,围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展开教学实践,考察开发非智力因素对健美操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实践结果表明,实验班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满意度、学生技能成绩以及对健美操项目技能的坚守程度均优于实验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得出结论:重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的促进健美操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大学女生处在青春发育的后期,是未来社会职业女性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掌握着社会知识资源,承担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她们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行为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体质及对体育的态度。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因其健身、健美和健心的功效,深受广大女生的喜爱。练习者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可增强体质、健美体形、锻炼体魄、陶冶情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多种角度分析了高职女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江艳平 《电子测试》2014,(21):126-127
文章主要从VR技术原理出发,分析了VR技术中使用的软硬件系统,讨论了健美操仿真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其在健美操运动中应用可行性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南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选修课180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体适能健美操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健康体适能健美操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有积极影响,适用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抓住创新一词,对健美操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剖析,提出发展健美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使其在教学课堂中创新潜力受到启发,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使其和当今新课程体系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健美操专项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自主地完成教师所给予的课堂任务,更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以及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创新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和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