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7篇
  免费   822篇
  国内免费   60篇
社会科学   302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1958篇
  2013年   1677篇
  2012年   1887篇
  2011年   2233篇
  2010年   2324篇
  2009年   2742篇
  2008年   2569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686篇
  2005年   1514篇
  2004年   1181篇
  2003年   1237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848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东亮  郑鸽  任治超 《人口研究》2022,46(1):113-128
中国逐步从定居社会转变为流迁社会,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体现在就业城市的自主选择上,该行为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持续影响,同时城市工资溢价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城市选择。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包含个体选择的处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存在城市工资溢价现象,劳动力的异质性特征和城市差异性特征显著影响就业城市选择行为;纠正劳动力城市选择的内生二元选择偏差后,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变大,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消失,中小城市工资比大城市更有竞争力。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首尾优势是劳动力理性选择就业城市的结果,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来实现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协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运用模拟退火优化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再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验证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制造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年均增速为11.8%。尽管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份年均增速较高,已形成"东部领跑,西部追赶"的空间分异格局。数字经济能显著缓解劳动力错配,人工智能制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理念就是生态正义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正义论引领我国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即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共享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资源,建立人与人间、人与社会组织间、社会组织间、人与自然间、区域间、城乡间协调、开放的生态文化伦理关系、生态政治民主关系和美好生态文明的生活秩序,即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态正义秩序.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法,对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4村100名留守妇女进行实地调研,从留守妇女对社会地位、劳动分工、家内事务和两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四方面可以看出,新时代农村留守妇女的性别平等意识呈现出有所觉醒却依旧保守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且结构单一、基层行政主体的性别平等意识欠缺、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及农村留守妇女自身局限等。只有立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境况,建立针对性强的就业保障体系,增强公共政策与管理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注重性别平等的文化教育,调动妇女们的主体积极性,使她们从意识层面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阐述我国乡村建设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三个重要关键,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引入市场力量;二是既要解决有效供给,又要重视有效管护;三是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在阐释浙江“千万工程”实践及其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千万工程”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即在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治理中,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也就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以及“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以充分发挥不同制度对行为主体在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和营运管护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已取得长效发展,但也面临着共同体理念淡漠、信任性组织松散、对称性信息堵塞、技术性监管悖论等问题与挑战。农村生态治理数据人才主体缺失、数据监管体系薄弱、政务数据信息传递遗漏、生态技术伦理道德欠缺是造成农村生态治理式微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必须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农村生态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治理效能。革新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善数据治理的网络机制,重塑数据治理的信息平台,完善数据治理的监管体系,建立生态治理数据决策模式,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农村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宗平 《老友》2021,(2):4-6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做好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做出系统部署。"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8.
陈一萍 《老友》2021,(4):56-57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一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变成城镇居民。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在城镇奋斗久了,想回乡过田园生活。与返乡潮相对应,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继承问题颇受社会关注。前不久,有读者来信,反映其退休后想回乡居住,却因乡下祖屋继承一事,与同胞兄弟发生纠纷。本刊现邀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农房继承问题进行答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20年后农村减贫的战略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如何精准识别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的 根源,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运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中国社会 综合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民的可行能力不足具有明显的致贫效应,其中,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等基本可行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等可行发展能力的不足均是导致农民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作 意愿的致贫效应不明显,相对贫困的状态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的工作意愿;增加农村基本公共 服务供给则是纾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方式;增加农村社会发展机会同样具有重要的脱贫效应,可以显 著降低农民相对贫困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