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2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为基础,充分结合动态开发数据,分析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孔店油田馆陶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河流相沉积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侧积作用、垂积作用、前积作用、填积作用以及漫积作用形成的砂体储层非均质性均不同。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间物性及含油性差异大,层内岩性和物性在垂向上不均一分布,平面砂体类型多样,物性差别大。不同层次储层的剩余油富集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微观剩余油研究中可视化精度低、微观剩余油与矿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明确以及形态分类描述不完善等问题,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 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 联合能谱(EDS)分析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2油层组和长9油层组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讨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由孔隙的大小和形态以及与孔隙相接触的边缘矿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不同类型孔隙对剩余油的赋存能力取决于孔隙边缘矿物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比重和润湿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据此, 可将微观剩余油分为残留油团、半自由油岛、半自由油雾、半自由微油团和束缚油5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井间砂体的刻画是目前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区储层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的重点。针对目前反演构造建模难题,利用井震结合离散光滑插值方法建立层位,使其符合井点分层和井间地震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局部分区建模方法进行层位与断层交切,从而建立高精度的反演构造模型。以北一断东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S、P、G层位高精度反演构造模型及其约束下的反演数据体,提高了井间及断层区域的储层预测精度,并在B1-A21—B1-A22井区的剩余油挖潜中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4.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类型多,裂缝、溶洞、多孔介质交织共存,尺度差异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极强,裂缝流、洞穴流、渗流交叉耦合,油水运动极其复杂,用黑油模型模拟时间长,收敛性差。为此,用流线模拟器对缝洞型油藏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该方法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受网格大小和方向的影响较小,能够较精确地描述地下油水的流动轨迹,理清注水对应关系,且揭示了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水驱油状况。同时,对剩余油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定量描述和评价,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即: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暗河、溶洞、溶孔中,断裂中最少。因溶孔分布较分散,暗河和溶洞比较集中,因此,溶洞和暗河是主要的剩余油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结合测井资料及孔隙度、渗透率、二次解释的隔夹层等资料,从平面、层内、层间三个方面,对萨北开发区北三东西块萨尔图油层组SII10~SII16小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层平面上砂体和物性分布的非均质性,使河道侧翼和相互切叠处可能存在剩余油;层内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达到一定数值时,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可能存在,且层内夹层发育较多的部位剩余油富集;层间非渗透性隔层及非均质系数大,均会导致剩余油大量分布。该研究为萨北开发区北三东西块油层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TNIS(Thermal Neutron Imaging System)作为一种新型的脉冲中子测井技术,以探测未被地层俘获的热中子的方式,可在低矿化度条件下有效识别油水层。通过对华北油田某研究区块物性资料研究,做地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地层电阻率交会图版,定性识别油水层;同时为消除泥质含量和矿化度的影响,提出双因子校正方法,并结合TNIS测井技术建立了针对研究区域储层特征的定量解释方法。实际生产证明,双因子校正方法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的精度,TNIS测井技术在华北油田低矿储层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在微观介质中的三维分布及含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岩心驱替过程中渗透规律的描述及含油饱和度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的滑坡整治工程中,滑坡作用在抗滑桩上的推力分布模式直接影响着桩体内力的大小、分布特征以及桩体的变形。因此,抗滑桩及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对抗滑桩设计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从滑坡及抗滑桩的受力机理出发,选取某一滑坡体进行分析研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建立3D模型,对抗滑桩桩侧所受应力进行分析并得出其应力曲线。将所得的应力曲线与前人所做室内模型试验进行比对发现,基于ABAQUS的滑坡抗滑桩模型分析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包括流体性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倾角、水动力学条件因素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的影响。通过对比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内外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率,认识了其潜力规模,制定了挖潜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并从空间角度,结合地理特性、经济和人口属性对中国整个国家范围内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区域上城市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该成果丰富了城市体系空间特性的研究内容,为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