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自然科学   9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在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时不同聚丙烯酰胺的黏均分子量和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聚合物在不同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时的黏均分子量,并应用相关软件,通过不同的模拟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同一聚丙烯酰胺样品的分子量测定值随NaOH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成指数增加;对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系数a逐渐增大,而指数b逐渐减少,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通过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表观黏均分子量来计算聚丙烯酰胺原样品分子量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真实黏均分子量(M_(ηA))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以及精密性.  相似文献   
2.
丙烯酰胺作为食品热加工处理的产物,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文章应用电化学工作站的三电极体系,通过同时进行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还原和亚甲基蓝的氧化,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亚甲基蓝(RGO/PMB)复合物,构建了用于丙烯酰胺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丙烯酰胺的检测限可达1.67×10-9mol/L,检测范围为5×10-9mol/L~2.5×10-5 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并且可用于实际薯片样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将聚丙烯酰胺(PAM)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作为软性模板合成样品Ni(OH)2-PAM,Ni(OH)2-CTMAB和Ni(OH)2.在PAM和CTMAB的作用下,合成出来的样品有了更多的介孔,并且展现出了较宽的尺寸分布.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形貌.Ni(OH)2-PAM和Ni(OH)2-CTMAB基电极在1 A/g的放电密度下的比电容分别是1200 F/g和757 F/g,这大大地高于没加水溶性材料合成的Ni(OH)2样品基的电极的比电容,只有113 F/g.因此,适当的添加一些水溶性材料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AM)、聚乙二醇(PEG)水溶液液滴经聚合致分相可得到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核的核壳结构液滴。通过提高体系中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含量,在AM水溶液液滴中也会发生聚合致分相形成核壳结构液滴。考察聚合温度、AM质量分数、MBAM质量分数、MBAM与AM质量比(m(MBAM)/m(AM))等对分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92℃、AM质量分数5%、MBAM质量分数1%、m(MBAM)/m(AM)0.3时,均可观察到液滴经聚合致分相形成的核壳结构;通过改变形成液滴的水相与油相流速比可以调节液滴中PAM核的形状。将液滴中的核收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证明其核为PAM,得到了蘑菇形以及其他形貌的PAM颗粒。  相似文献   
5.
以3-氨基苯硼酸和丙烯酸为原料在缩合剂EDAC的作用下,合成了AAPBA,通过ICP,IR和1HNMR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考察了反应条件对AAPB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反应液p H为4.9,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为10h,AAPBA的产率为47.6%。p H在5左右,EDAC的活性较高。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基因ST1是决定水稻柱头和花柱形成的关键基因,属于水稻中的XHS基因家族.将ST1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了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经Western bolt验证表明:所表达80 kD蛋白即为目的蛋白,为后续的蛋白功能等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7,(4):573-576
以改性聚丙烯酰胺(改性PAM)为示踪剂载体,通过吸附放射性同位素碘离子制备了相关流量测井用液体示踪剂,并探讨了相对分子量、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和溶液浓度等配制条件对碘离子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剂所用改性PAM的相对分子量为100万~300万;随着改性PAM溶液浓度的增大,碘离子吸附率提高,溶液质量浓度为70~300 mg/L较适宜;随着溶解温度的升高,碘离子吸附率先增大后降低,相对分子量高的改性PAM对碘离子吸附率较高;液体示踪剂尽量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8.
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s have the extraor- dinary ability to change their physical and/or chemical state after they "detect" a change in their environment; their response depends dramatically on their chemical compo- sition. This property has been used for a plethora of application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ir utility for human health. Specifically, this review will highlight efforts in the areas of sensing and biosensing, antimicrobial/antifouling coatings,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drug delivery. Specific examples are given in each of these areas, with some focus on our work engineering poly(N- isopropylacrylamide)-based microgels and other respon- sive systems.  相似文献   
9.
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在农业、生理卫生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广泛用途近来得到广泛的观注.本文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探讨了交联剂浓度、悬浮稳定剂浓度、中和度和不同单体配比等对树脂吸液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吸液速率.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高吸水树脂对去离子水、0.9%生理盐水和人工血液的吸收率分别达到1100g/g、90g/g和75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羧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酰胺为原料,接枝共聚制得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当反应温度40℃,时间3 h,丙烯酰胺与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8:1,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2%和0.4%,NaOH用量1.0 g时,可制得吸水倍率为513 g/g的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