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2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作为人体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其砷的含量和形态备受关注。由于食品原料通常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会被人食用,因此,食品的烹调处理过程及方式对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在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中,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综述不同食品烹调处理前后砷浓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变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砷变化的特征,探讨了相关机理,并得出如下结论:烹调处理能使食品中砷的浓度发生升高或降低;高温烹调能使食品中砷形态发生变化,目前研究结果确定的变化主要是砷甜菜碱的分解,烹调中食品砷形态变化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烹调方式下,食品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砷的形态变化可能是其生物可给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烹调特别是高温烹调下食品砷浓度升高及形态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低温养生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但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做到低温养生。适当吃些凉性食物从饮食着手,低温烹调。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烹制西兰花需要用来蒸法,如果用微波炉或者水煮,都会让这种神奇蔬菜的抗癌特性不复存在。西兰花含有萝卜硫素,这种元素可以预防癌症,而保存西兰花中该抗癌成分的最佳方法,就是将西兰花蒸4分钟。  相似文献   
6.
<正>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炒菜做饭,很多主妇更是精通此道。但是关于一些烹饪技巧很多人却未必做得正确,有些炒菜恶习是有损健康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做菜坏习惯是应该摒弃的。蔬菜先切后洗洗菜时,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增加,易使维生素B、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需要提  相似文献   
7.
烹调烟雾成分复杂,其中部分是致癌因子或可疑致癌因子。本文对烹调烟雾的化学成分、健康危害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已证明,高温烹调过程中形成的厨房油烟已成为我国室内生活环境中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严重危害健康.比如,当食用油加热到170℃时,出现少量烟雾时,就应放入食材烹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第三产业蓬勃兴起,餐饮业发展迅速。但我国餐饮业排放的油烟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经统计,餐饮业油烟问题投诉占所有环保投诉的40%。随着2000年7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实施,餐饮业油烟气处理势在必行。开发合理有效的净化设备对餐饮业油烟进行治理、使油烟排放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已是迫在眉睫。1烹调油烟污染状况分析食用油主要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烹调温度达到170℃时,食用油开始分解,出现少量青烟;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环境导报》2003,(7):21-21
国外环保专家曾做过专门的监测,发现对于普通人员来说,全天活动中吸入体内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方是家中的厨房。那么,厨房究竟是怎么样成为污染源的呢?厨房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烹调加热两方面。燃料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和颗粒。通常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比室外高2~3倍,甚至还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对人的肺、气管及脑组织等造成损害,油烟中的丙烯醛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上述器官的病变。因此,厨房保持通风和选择适合的油烟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