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2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扬州市;四是实现平衡可能性不大的,为上海市。同时,文章还认为耕地质量的改善对于区域耕地保护具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炼金区土壤中汞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修正的Tessier方法和回归、偏相关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某金矿附近土壤中汞的赋存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显示该区土壤中各形态汞的含量趋势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有机结合态汞所占比重最大在60%以上,是最重要的赋存形态;土壤中各形态汞不是独立存在的,内部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如碳酸盐结合态汞可以转化成铁锰氧化态、残渣态的汞,而铁锰氧化态的汞与残渣态的汞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这种转化关系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土壤中的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是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效态的汞,其他形态汞被植物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界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由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环境三者组成的整体平衡的基础之上 ,对耕地总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以启东市为例 ,构建了耕地生产力总量动态平衡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释放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磷化氢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当沉积物-水界面磷化氢的释放达到动态平衡时,水界面中磷化氢的浓度基本不再增大,大约在0.34 pg·l-1左右,此时磷化氢的释放通量约为0.008 pg·dm-2·h-1.根据室内模拟结果,太湖沉积物每年的磷化氢释放量在13.81-49.62 g之间,从而使磷化氢在湖水中的平均浓度达到0.16 pmol·l-1.  相似文献   
5.
气候舱法凭借可靠的环境模拟特性和非破坏性,是目前国际与国内广泛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木制品家具、建筑材料和汽车中的有害物质。本研究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的气候舱法回收率,发现持续注射甲苯3h后浓度才达到动态平衡,3h后的平均回收率为87.7%,证明动态平衡法适用于测定气候舱回收率的测定,同时证明了气候舱法测定VOC组分能够符合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总量动态平衡前景分析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论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重点从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阶段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宏观分析的角度,探讨该区未来10~15年耕地变化趋势及实施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能性。分析表明,长江三角洲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良好的指数减少关系,人均GDP低于12000元/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的压力较大;人均GDP超过30000元/人时,这种压力将开始显著减缓。现阶段长江三角洲仍处于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压力较大的发展阶段,但已较1995年前明显减轻,估计至2004年前后,该区经济增长对耕地的压力将开始得到缓解。按现有的土地复垦整理补充耕地的投资力度,至2010年耕地面积仍将比1998年减少5.5×104hm2左右,若加大复垦整理的投资力度至现状水平的2倍,则保持耕地数量不减少也是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数学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同矿区浅埋深、多煤层群、近距离、两硬条件下开采形成的多层采空区极易发生自燃的问题,进行风流流场调压分析,以达到控制采空区遗煤自燃及防止有害气体流人工作面的目标.建立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调压数学模型,得出工作面风压调节的最优参数,结合工程实际分析,确定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调压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提出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的调压方法,结合达西线性渗流定律,确定了多层采空区流场达到局部动态平衡的调压允许范围,并提出调压自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施途径构想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从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等六方面系统探讨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与外延,对其核心数量平衡与质量平衡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实现思路,分析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桉树(Eucalyptus)的可持续经营,采用野外设置样地和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刚果12桉(Eucalyptus.ABL12)、尾叶桉(E.urophylla)、窿缘桉(E.exserta)3种桉树Fe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3种桉树Fe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 438.935 4、4618.853 5、3 858.128 8 mg·kg-1;林分Fe元素积累量为:16 787.430 7、73 163.470 1、16 421.537 kg·hm-2.年存留量为尾叶桉>刚果12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尾叶桉>窿缘桉>刚果12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56、0.49、0.78.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Fe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 999.592 9、3 438.114 mg·kg-1;林分Fe元素积累量为:157.005 2、90.926 1 kg·hm-2;Fe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31.401 1、18.185 3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3.418 3、13.947 kg·hm-2·a-1;年吸收量分别为64.819 4、32.132 3 kg·hm-2·a-1;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3.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Fe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