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生物科学   3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由于壁蛋白及细胞质中部分蛋白质的释放,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萌发过程中具有RNA及蛋白质合成活力,RNA合成活力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其大部分的合成活力可被α-鹅膏蕈碱所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量随萌发时间延长而增长,合成活力几乎完全被亚胺环己酮抑制,为α-鹅膏蕈碱部分抑制,说明贮藏mRNA与新合成mRNA共同指导蛋白质的新合成,离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和α-鹅膏蕈碱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在整体条件下,亚胺环己酮抑制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说明蛋白质和RNA的新合成对花粉管的持续生长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显示花粉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经Hoechst 33258(H33258)染色、乙醇脱水、冬青油(水杨酸甲酯)透明后,荧光镜检可透视到其中的生殖核(或精核)及营养核,冬青油能保存H33258荧光,减弱花粉壁自发荧光,增加花粉内含物透明度,因而观察效果比不透明时显著改进,用此法观察人工萌发的花粉管,可显示细胞核由花粉粒向花粉管转移的过程及其在花粉管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棉纤维细胞伸长生长与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纤维细胞于开花当天从棉胚珠表皮上发生,随即开始伸长生长,星S型生长曲线。棉纤维细胞的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同伸长生长的关系不大;而离子型结合的细胞壁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同棉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关系较大,表现在棉纤维细胞快速伸长期活性较低,而在伸长生长停止时出现活性高峰,同棉纤维细胞的伸长生长有负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PEG模拟水分亏缺对春小麦红芒麦和绵阳11号胚芽伸长过程中生长、膨压、渗透势、水势和渗透调节能力与ATP含量、能荷变化及能量代谢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能荷,改变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比率,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加了幼苗的吸水能力,从而使其在一定的ATP能量水平上维持缓慢生长;抗旱品种红芒麦在水分亏缺下成苗速率较快,能保持一定的ATP能量水平和能荷值,渗透调节和吸水能力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5.
吡咯喹啉醌对烟草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咯喹啉醌明显地促进烟草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此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吡咯喹啉醌的最佳浓度为100μmol·L-1  相似文献   
6.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7.
鹅掌楸属植物的多糖壁前体和花粉管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描述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花粉在异已柱头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期间多糖壁前体的发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1、多糖壁前体在形态上有P-粒子(Polysaccharideparticles),被膜小泡(coatedvesicle)和小泡(vesicle)三种。2、P-粒子于单核花粉期已经发生,至花粉管延伸期为发生高峰。多糖壁前体是在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继、连续作用下,由淀粉质体、蛋白体和脂滴降解形成.3、P-粒子的形态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变化,早期为成群的电子透明小泡,或为蛋白质束缚的挤压成多面体形,后期为内含颗粒或微纤丝的无被膜粒子或具刺被膜粒子。4、P-粒子移至管端.或融合或单个通过周质内质网(CER),释放内容物参与管端壁的形成,被膜小池和小泡移至花粉管次顶端区向质膜外分泌,参与花粉管壁内层的形成,或移至管端,提供膜片。最后讨论了亲和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水稻伸长生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地上部诸器官的伸长生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和两个过渡期.器官在前期的凹型曲线生长为加速生长(定为第1阶段),中期的直线生长为等速生长(第2阶段),后期的凸型曲线生长为减速生长(第3阶段);每两个阶段临界处均存在特殊的生长过程,前面的定为第1过渡期,做变加速生长,后面的定为第2过渡期,做变减速生长.组成器官的各个细胞的伸长生长,也可以分为前期凹型曲线阶段、中期的直线阶段以及这两个阶段临界处的过渡期.运用类比原理推断;细胞在凹型曲线阶段,其原生质的膨压大于壁压,而且这两个压差始终维持稳定,这就使细胞做等加速生长;细胞经过过渡期的变加速生长过渡到直线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膨压大小与壁压相等,这就使细胞以过渡期最末的生长速度做等速生长;最后壁压大于膨压,而且这两个相差压会阻止细胞的“惯性”生长直至停止生长,其结果产生减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鹅掌楸属植物引导组织和花粉管生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鹅掌楸属(LiriodendronL.)两种植物雌蕊引导组织的分布和个体发育,引导组织是由心皮边缘或内表面的表皮细胞层或亚细胞层发育形成,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连续层,覆盖干柱头、花柱道和珠柄的表面,引导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因其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在电境水平上研究了柱头和花柱引导组织的超微结构,引导组织细胞是分泌型的传递细胞,其分泌面发育了明显的壁内突,细胞质中富含内质网、多聚核糖体、各种小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大液泡通常远离分泌面。文中还探讨了花粉管生长后引导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优良品种桂糖42号(GT42)为研究材料, 分别于未伸长期(9-10叶龄以前) (Ls1)、伸长初期(12-13叶龄) (Ls2)和伸长盛期(15-16叶龄) (Ls3)取甘蔗第2片真叶(自顶部起)对应的节间组织, 测定其赤霉素(GA)、生长素(IAA)、油菜素甾醇(BR)、细胞分裂素(CTK)、乙烯(ETH)和脱落酸(ABA)的含量, 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GA20氧化酶基因(GA20-Oxidase1)、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和DELLA蛋白编码基因(GAI)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 在甘蔗伸长期间, GA和IA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CTK和ABA含量呈下降趋势, ETH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BR含量则变化不明显; GA20-Oxidase1GID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 而GAI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 这与相关植物激素的变化基本一致。综上, 甘蔗节间伸长过程主要与GA和IAA相关, 其次为CTK和ABA, 而ETH受到IAA的调控影响节间伸长; 植物激素间通过相互作用调控GA20-Oxidase1GID1GAI的表达, 影响GA含量和GA的信号转导过程, 进而影响甘蔗节间的伸长。该研究揭示了甘蔗节间伸长过程中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和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及植物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