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01篇
生物科学   17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嘉迪  董金玮  匡文慧  崔耀平  江东 《生态学报》2020,40(17):5904-5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生产和生活空间挤占大量生态空间,系统认识和评估我国生态空间演化的宏观格局和过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揭示全国生态空间变化的时空过程,在对生态空间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尺度时序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并评估1990-2015年中国生态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中国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向半生态用地转变,发生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及周边;半生态用地面积波动明显,前期主要表现为不断扩张,后期大量转换为弱生态用地,发生在主要城市群地区;弱生态用地持续扩张,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相关。中国生态空间演变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和梯度效应,不同区域生态空间变化发生的拐点时间有所不同,呈现"自东向西、由南到北"的3级梯度特征,区域生态空间状况与经济发展战略及生态空间管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对于国家生态空间管控近远期战略方案制订具有一定启示,建议处于不同梯度的各地区应基于区域生态空间演化所处阶段和不同驱动机制,确定分区域生态空间安全红线目标和生态空间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2.
3.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卫民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1):15-17,23
  相似文献   
4.
谢少坤 《蛇志》1995,7(3):50-50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化疗引起腹泻10例谢少坤广西肿瘤研究所腹泻是化疗毒副反应之一。自1985年至1993年,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10例化疗引起腹痛腹泻便溏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焕梅 《蛇志》1995,7(4):29-30
治疗口臭48例,结果治愈3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证,指出清胆腑能有效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古道健 《蛇志》1995,7(4):28-29
转移因子治疗慢性喉炎60例分析古道健南宁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530012转移因子(TF)是一种免疫调节和促进剂,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我们用以治疗慢性喉炎收效颇好,现整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均来自门诊慢性喉炎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和对...  相似文献   
8.
催眠术一直给人神秘、魔术般的印象,但是,当我们认真研究就会知道,催眠并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实际上,它有看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这篇文章在简单回顾催眠术发展的同时,也能纠正我们很多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李金荣  兰海 《蛇志》2006,18(3):233-233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脂肪肝已成为人们健康上面临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配合内科治疗。如果盲目服药,或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脂肪肝会发展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病变。现将我们对脂肪肝患者实施非药物疗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级、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m以上、1000m左右、450~700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