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1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段梦乔  赵翠萍 《地震》2019,39(4):39-53
本文选取辽宁海城、 盖州地区(40°~41°N, 122°~123°E)作为研究区, 利用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方法, 反演得到研究区2012—2017年6月共184个地震震源机制解, 并利用Misfit角度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① 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型为主。 海城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以NW—SE向节面的左旋走滑型和NWW向节面的正断型为主。 发震构造以NW向海城河断裂为主, NE向节面为主的地震可能受到NE向金州断裂带的控制。 ② 青石岭地区的发震构造为与九寨—盖县北段共轭的NW向未知断裂, 西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是NE向的雁式断裂和NW向共轭的未知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 震源机制一致性结果显示, 一致性增强后发生了震级相对较大的地震。 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强, 表明该区域的应力较为集中。 但由于2016年以来活动趋于平静, 尚难以根据震源机制解一致性程度做出当前应力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序列的精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2点10分39秒(04:10:39 UTC)在我国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区域性的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了这一序列的前震、主震与 余震.本文运用该台网的记录资料,用双差法对海城-岫岩地...  相似文献   
3.
地震强地面运动预测对工程的抗震设计,地震危害性分析以及减轻特定地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辽宁省海城地区的地质资料和发生于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的MS7.3地震资料,分别构造了海城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和海城地震的震源模型,并且使用可以准确描述地形起伏的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过程.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波场快照、合成理论地震图以及地震烈度的分析表明:(1)震源模型、地下的速度结构和地形起伏对海城地震的波场传播模拟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所产生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和盆地效应明显;(2)通过计算得到的海城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与通过震后调查得到的烈度分布大体符合,验证了本文所构造的震源模型和速度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在岫岩5.4级主震前有短时升高现象,之后Qc值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直到强余震序列结束之后Qc值逐步降低,趋于平稳,通过对比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与平静阶段的Qc值变化,可以为未来该区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1999.11.29岫岩-海城地震前后岫岩水氡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孕震过程中,岫岩水氡表现出了完整的长、中、短、临异常变化及震后效应。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地震前后,大连市政府在组织、思想、物资准备以及防止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安全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及强余震的影响,树立了我国早期大城市防震减灾的范例,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常波  钟以章 《地震地质》2000,22(4):405-412
1999年 11月 2 9日和 2 0 0 0年 1月 12日在辽宁海城 -岫岩交界地区分别发生了5 6级和 5 1级地震 ,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均达到Ⅶ度 ,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W向。根据地质构造、新构造、深部构造、震源机制和等震线延伸方位等资料 ,分析了区域和震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发震构造 ,认为这两次地震是由 1975年海城 7 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再次活动而引起的 ,仍与北西向活动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