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大珠三角与其周边地区的地理梯度特征,可见大珠三角在广东地理、经济、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其周边地区的边缘地位。这种“核心”与“边缘”或“中心”与“外围”的关系实际上构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系统,前者主要成为旅游客源地,后者主要成为旅游接待地。大珠三角城际在空间上的逐步融合,构成了广东“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和“点-轴树状游憩网”,以及“南部濒海游憩廊”的旅游休闲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广东省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合作权流转管理办法》,一时间经济法律界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有的指出:(1)珠三角地区二十年来土地出租用于非农建设市场活跃;土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民因之走上富裕道路:(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照国有土地的管理办法出让、出租,实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所有权权能的全面行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3)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者签定有偿使用合同并获取土地收益,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与政府的矛盾;(4)国家对某一项工作做出改革决策之前一般先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以后全面推开,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不久将在全国实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元要素流的珠三角城市群功能联系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热点网络开放大数据,对珠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经济流、交通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的联系强度和作用方向进行测算与评价。借助赋值法分别对四种要素流的总量进行打分,以各城市的综合得分作为空间层级划分依据,提出关于“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进而探索珠三角城市群未来的发展规划。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各要素流的联系强度上看,城市间的等级划分具有较高的重合度,说明四种要素流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各要素流的作用方向上看,广州和深圳多作为区域内其它城市的首位空间联系城市,说明各要素流通常指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达性较好的城市。②从整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功能互动表现极度不平衡,一是中心城市占据了要素流强度的绝大部分,其余城市仅占据极小部分流量,两极分化严重;二是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东岸发展水平明显要强于西岸发展水平。③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等城市虽然在区域内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是针对江门、肇庆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强度仍有待提升,说明还需进一步优化珠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区域治理模式长期以来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的特征。特别是近些年,传统省-市分层设权的权力组织关系被动态的、反复连续性的博弈所取代。本研究借助政治经济学与人文地理学关于“国家空间再中心化”及组织社会学者的“行政发包制”理论,立足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即“珠三角城际铁路网”展开实证,系统分析其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并聚焦其中的事权与财权动态演变过程,解析省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省市关系的演变等两大关键问题,揭示中国城市区域治理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方面,省政府的角色定位由“分包商”和“协调者”逐渐转变为协调与发展并重的新角色定位;同时,省市关系由结构化的“行政发包”转化为多轮协商的动态博弈连续体。  相似文献   
5.
尺度重组是解释当前国家、城市等地域组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工具媒介。文章以中国华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跨界合作为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珠三角、大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3个“新国家空间”的尺度重组过程,揭示中国尺度重组的政治经济逻辑。研究发现,行动者拥有的资源决定了其在尺度网络中的地位,而中国的“新国家空间”形成主要依托中央政府推动,其发展目标的设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港澳特区政府、广东省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其他行动者在协同合作中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之融合形成了“强制通过点”。纵观三阶段的演变过程,制度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6.
龚忠杰  马丽 《地理学报》2023,(12):3000-3017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其具有部门和空间属性,且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不同生产单元两链融合的方式与格局不同。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基于细分行业的专利申请数据与企业数据,运用区位商、加权平均等方法分析了2010—2020年不同环节的生产中心和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在生产与创新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分工格局,肇庆、江门等后发边缘城市在上游行业的创新优势强但生产优势弱;东莞、广州等先发核心城市则在产业中下游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创新优势。在产业分工与升级背景下,肇庆、江门等后发边缘城市通过技术追赶在电子元器件等上游环节形成创新中心,但在区位粘性、路径依赖作用下,上游环节的生产中心依然集中在东莞、佛山等先发城市;物联网技术、软件开发等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受市场影响,其创新中心与生产中心则在广州、深圳等先发核心城市集中。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了产业分工与升级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电子计算机产业链产创融合空间动态变化机理,对地方和国家电子计算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网络的一种算法及其实证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市网络链接是考察区域空间组织的重要途径,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的城市网络算法分析更是国际上该领域方法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区域空间和企业层级为视角,在新近出现的分区核心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计算过程中对单一公司进行网络分析的改进方法,实现了网络分析中地理和层级的特征表达,同时规避了原算法中公司—城市的二模网络数据合并为城市—城市的一模网络数据所导致的信息损失,并以此实现了社会网络统计工具在这一算法的拓展应用。实证研究中,运用该算法对中国两大典型城市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的25个城市进行了网络检验,结果表明:与连锁模型算法相比,改进后的分区核心算法不但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特征和地理空间特征,并且邻近性、中间性、出度、入度等统计量得以运用,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的研究视野;另一方面,也发现,由于理论模型假说的演绎分析决定了城市网络的实际形态,因此,后续的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网络研究的一个创新途径即在于多类型城市流的实证归纳。  相似文献   
8.
<正>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将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确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吴新雄表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2014年,京津冀鲁分别削减原煤消费300万吨、200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人工增雨消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空气污染自净过程、人工影响灰霾的可能途径、广东灰霾分布特征、广东降水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等相关内容,探讨珠三角地区开展人工增雨消霾作业的科学性和技术可行性。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严重,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降水量少的10月至次年4月,影响灰霾清洁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冷空气南下和台风影响,通常伴随降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珠三角地区存在49 d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潜力日,对该49 d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对降低珠三角地区灰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从区域合作视角,展开服务业发展收敛性研究.包括阐释服务业发展收敛的内涵、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联、服务业发展的收敛机制,以及分析服务业发展收敛的模型与指标选择,并最终运用所构建的方法,对CEPA实施后大珠江三角洲的金融业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2004-2008年该区域金融业发展呈发散趋势.这一结果与近年来以其他方法与指标检验金融收敛性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证实了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及分析模型的服务业发展收敛研究思路与分析模型具有可信性与可行性,亦从一个侧面对大珠三角金融合作的成效作出了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