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生物科学   2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bstract. Goat grazing is examined as a possible tool for grassl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goat grazing preferences are described. The proportion of biomass of particular species eaten by a goat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of paired quadrats. The control quadrats were clipped before grazing and their biomass was compared with the biomass in grazed quadrats. Estimates of the proportion consumed were calculated for frequent species;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species; the most preferred species was Polygonum bistorta, a species with broad, soft, nutritious leaves. The least grazed species were Agrostis tenuis and Galium harcynicum. Various indices of food selectivity (e.g. forage ratio, electivity index) were calculated and their behaviour was compar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Redundancy Analysis with appropriate covariates reflecting the block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overall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yielded results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direct estimation of the proportion consumed.  相似文献   
2.
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3800m至5100m处生长的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单层,气孔不下陷,但叶肉中的栅栏细胞多层,有的叶表面密被表皮毛、角质膜厚,茎叶中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特征是高寒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外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寄生在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植物上的一种霉霜,命名为中国霜霉Peronospora sinensis Tang,并作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花粉壁的构造提供了若干在系统发育上有用的特征,其中外壁的层次、结构以及纹饰是基本的。为此,本文以花粉壁的外部纹饰和内部结构为重点,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的薄切片技术,对蓼属一新的花粉类型--长花蓼型的花粉外壁构造的特点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外壁结构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面的外壁外层以及内面的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无覆盖层,仅由柱状层和底层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居群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明凤  陈庆富 《广西植物》2008,28(4):561-565
以原产贵州、四川的10个头花蓼收集系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各头花蓼收集系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异,以便找出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头花蓼收集系及其头花蓼植株上总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为头花蓼药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头花蓼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大小依次为老茎>花>嫩叶>老叶>嫩茎。头花蓼老茎、花中总黄酮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其它部位差异不显著。四川都江堰居群老茎总黄酮含量最高,达2.761%,显著高于其它收集系。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48份何首乌种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花粉形状主要为椭球形,少量为长椭球形和近球形,部分种质花粉形状正处于椭球形向长椭球形进化的阶段;极面观主要为三裂圆形,部分种质的变异为半球状、四边形、凹陷状或平三角形;赤道面观主要为椭圆形,部分种质为三角形或四边形;萌发沟3条,狭长,几达两极,部分种质的1条或2条萌发沟中部或近极端处隆起,2条或3条萌发沟在极端处相交;表面纹饰为穴状,部分种质的穴中出现小孔。研究结果表明,何首乌物种正处于活跃进化阶段且因区域及生境的差异其进化速度不一致,低纬度地区的种质进化程度较高纬度地区的高,其最初的起源中心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在向低纬度地区迁移过程中其花粉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Five new trans‐2,3,5,4′‐tetrahydroxystilbene 2‐Oβ‐d ‐glucopyranoside (TSG)‐based stilbene glycoside oligomers ( 1 – 5 )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chemical evidences.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1 , 2 , 4 , and 5 were established by quantum‐chemical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 calculations. Putative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1–5 were proposed using TSG as the key precursor. In addition, compounds 1 (multiflorumiside H) and 3 (multiflorumiside J) exhibited moderate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NO production in LPS‐stimulated RAW264.7 cells.  相似文献   
9.
盐碱胁迫下西伯利亚蓼体内无机离子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艳芳  王大海  刘关君  杨传平  周颖   《广西植物》2006,26(3):304-307
研究了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后西伯利亚蓼营养器官内部无机离子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前西伯利亚蓼茎部认为是“K+库”;碳酸氢钠溶液处理过程中“K+库”转变成为“Na+库”,以维持叶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Na+库”具有一定的限度;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后,西伯利亚蓼不同部位对外界盐碱胁迫的反应存在多样性。植株在“Na+库”达到限度之前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地下组织输送更多的有机养分,用以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微生物发酵炮制何首乌的机制,采用HPLC考察何首乌微生物发酵前后二苯乙烯苷类和蒽醌类化学成分的变化。何首乌经米根霉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蒽醌类成分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而二苯乙烯苷类成分无变化。同时药理研究发现,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家兔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弱于大黄素。由此推断,在何首乌发酵炮制过程中,米根霉可催化大黄素转化为大黄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从而降低何首乌的泻下作用。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微生物发酵炮制何首乌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