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5篇
生物科学   3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穴位治疗联合中药熏洗在老年膝骨关节炎(KO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2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KOA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中药熏洗,观察组加用rESW穴位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时的血清IL-1β、TNF-α和MMP-13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rESW穴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老年KOA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炎症反应,且操作简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心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血瘀阻证患者心脏超声参数、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的CHF心血瘀阻证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n=60)和观察组(心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n=60)。对比两组中医疗效、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缩小,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K、CK-MB、NT-proBNP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元胶囊治疗CHF心血瘀阻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调节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8)和后外侧入路组(n=48)。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下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内优势明显,表现为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入路(PETD)组和经椎板间入路(PEID)组,每组均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EID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1 d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住院时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呈降低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和PEID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LDH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接近,PETD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PEID的操作难度更低、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临床中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双针刺疗法在孕足月初产妇催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内源性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足月初产妇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产妇在临产宫口开至3 cm(T0)后,对照组不予以任何镇痛方法干预,研究组给予双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催产疗效、产程情况、宫颈成熟指标、应激反应和疼痛、内源性神经递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宫颈口扩张、宫颈管消退、先露位置、宫颈硬度、宫口位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口开10 cm(T1)的血糖、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足月初产妇采用双针刺疗法可提高催产疗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产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济痔疮栓治疗,50例)和实验组(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5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肛门坠胀及隐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和单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并分析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97,接受单排固定治疗)和B组(n=103,接受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肩关节功能情况、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B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角度大于A组(P<0.05)。B组的术后早期再撕裂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发生与糖尿病史、撕裂大小、吸烟史、年龄、术前肌肉质量、性别、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别为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是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可更好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此外,糖尿病史、脂肪浸润、吸烟史、高龄、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男性、注射皮质类固醇等是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介入下肾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表现确定出血责任动脉,并行栓塞治疗,术后观察临床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72例患者,介入血管造影呈阳性结果64例,包括血管出现单纯造影剂外溢12例,单纯假性动脉瘤19例,单纯动静脉瘘8例,9例患者合并两种造影表现,以及16例患者呈现动脉出血的一些间接征象。阳性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止血率为100%。72例患者介入术后3 d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较介入术前轻度升高(均P>0.05);其中30例患者介入术后7 d再次检测血肌酐及尿素氮,较介入术前基本恢复正常(均P>0.05)。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肾衰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急诊难治性医源性肾出血患者,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三联吸入雾化治疗方案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收治的哮喘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5例,研究组患儿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吸入雾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三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急性发作随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值、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rate,PEF)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治疗后7 d,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3例食欲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1%(4/105),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出现轻度腹泻,4例食欲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6/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三联吸入雾化法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阿替普酶治疗)和研究组(n=59,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头颅CT梗死面积,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4.75%(50/59),高于对照组的63.79%(37/58)(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9、IL-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4h、48h、72h的头颅CT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病72h内、发病48h内患者NIHSS评分、头颅CT梗死面积高于发病24h内,且发病72h内高于发病48h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且越早的时间窗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